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3日,江苏电视台在“共和国建设者”新闻专栏中,报道了江苏省政协常委、原张家港市市委书记秦振华的事迹,展现了他为改变张家港面貌,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所作的艰苦工作和突出贡献。 本刊今天刊登顾宪采写的《张家港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旨在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跨世纪发展蓝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两个文明一起抓,抓手就是秦振华!”在张家港市,“秦振华”的名字和“两手抓”的轶闻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从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穷县,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际港口工业名城。张家港的倔起,靠的就是江总书记高度概括并亲笔题词的“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4.
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人们通常只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予以一定重视,但始终没有把生态文明摆上与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突出,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机制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精神》一书,是张家港市1992年至1997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真实记录。它收集选编了秦振华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的一些重要讲话、调研报告、发表的文章等,系统反映了这期间市委、市政府按照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从全市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重大思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张家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张家港精神激励下,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人以鼓舞和启迪。这本文集,内容丰厚,文风朴实,装帧精美,为我市开展张家港精神再教…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张高丽书记也说:要使深圳 “天更蓝、水更清、花更多、城更美、气更顺、命更长。”这是江泽民总书记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在深圳具体形象化的体现,是我们创建文明城镇的指导思想和最高准则。去年,江总书记在视察我们南岭村时,又挥笔疾书: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是江总书记对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进一步阐述,是对布吉镇发展方向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将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以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著称的江苏省张家港市,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13.1%;财政收入19亿元,增长26.4%。全市的改革和发展已步入互动互进、良性循环的上升期。去年以来,张家港市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张家港市牢牢把握发展主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规模经济、外向经济、民营经济“三轮齐驱”,构筑起张家港市跨世纪经济发展新优势。张家港市规模经济、外向经济、民营经济“三轮齐驱”@俞慧军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文化的目标是在科技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多层次共同实现人文化,同时,科技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推进人文化的过程也是实现科技人文化的必然路径.“三个北京”发展战略的提出,正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最佳诠释.因此,人文化科技发展模式成为北京市科技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以此来推进北京城市建设和文明进步,从而促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最终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张家港市始终坚持高扬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主旋律,以培育和弘扬张家港精神为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在较高平台上稳步发展。“张家港成就,张家港经验,张家港效应”被人民日报称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进入新世纪,张家港人紧密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为依托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框架,然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逐级分解,指出生态物质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和生态社会建设等四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各层影响因素的逐步展开,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论精神消费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消费力,特别是精神消费力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精神消费力的水平如何?如何提高精神消费力来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其基本任务是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育和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准确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论,正确认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对立,相互区别,二者不能相互替代.那种“只要生产好一切都好”的观点,“只要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自然会上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它们把两个文明等同起来,混淆了两个文明之间的区别,抹煞了两个文明的相对独立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陈建平 《江南论坛》2021,(12):48-49,58
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发源地、党的根脉之地, 也是江南文化和儒商文化发祥地.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不断放大现代先进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精神富有"早已成为检验共同富裕程度、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南湖区通过构建"船?扬文明"4321工作体系("4"既指打造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样板地、江南文化文明高地、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四个地",也指构建主流思想领航铸魂体系、最美风尚引领体系、优秀文化润心体系、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四个体系";"32"指的是实施32项行动计划;"1"指的是实现1个目标, 即把革命红船起航地打造成为"物质富庶、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美好南湖), 着力探索有效路径,使"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  相似文献   

15.
在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激励下,作为全国二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张家港市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努力成为在伟大理论指引下的成功实践,正在积极、持续的探索着.也想在不断解决新的矛盾、问题中为全国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河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指出河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物质、制度、文化、行为四个层面分析探讨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系统性地提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通过产业来推动,而不能仅仅通过宣传和说教来促成.本文将物质产业和文化产业相提并论是基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将建设和谐社会定为基本国策,而要真正建设好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在研究中和具体规划中将物质产业和文化产业分开并且给予同等关注能够有力地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本文的研究先围绕人类生存的两类资源基础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展开,然后分析由对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发展出的两种产业类型.其后又论述了这两种产业发展的梯度性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选择,也是中国者百姓喜闻乐见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要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是既不可逾越又催人奋进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杨义 《江南论坛》2001,(12):6-6
江泽民同志的“八七”讲话,是全面建设一种新的文明社会形态的纲领性文献。把社会科学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非常深刻而富有远见,对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文明社会形态,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积极参与和富有成效的工作,是不可想像的。从延安时代把文学斗争和军事斗争定位为“文武两条战线”,到新世纪开端用四个“同样重要的”的表述方式,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列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对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