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国际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升级和转移的背景下,随着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给成长中的滁州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滁州电子信息产业现状,提出了错位发展、区域联动、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产业营销等提升策略,以促进滁州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丰山脚下紫薇泉旁。清雅的滁州山水因邂逅一代文学大家欧阳修而名闻后世,欧阳修在滁期间留下巨大的文化遗产。论文力图以《丰乐亭记》为切入点,通过对丰乐亭文化外延的科学界定与内涵的深入挖掘,探究丰乐亭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当代滁州社会建设所具有的启示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滁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和文化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民族文化构架置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也将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安微滁州有个醉翁亭,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专门为她写了一篇千古流传的名作《醉翁亭记》。如何深期认识这篇文学杰作的文化底蕴以及产业化潜能,是滁州旅游业发展中露要热切关注并且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文化象征的角度上看,醉翁亭无疑是滁州市最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召唤性的标志性景观。按照目前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对醉翁亭进行产品的深度加工,并且以此为主干,进行系列化的滁州族酸产品创新设计,是一个建基于传统又指向未来的应用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对滁州学院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存在消防安全知识匮乏、消防意识薄弱、使用违规电器、缺乏基本的消防技能和自救能力等问题。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知识及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湜论述其诗歌主张的诗作主要有两篇,虽然不多,然而结合他的诗歌创作,亦可以了解其诗歌理论主张——“主情说”的诗歌本体论,“真、创新、从俗”的诗歌创作方法以及“妙悟说”的诗歌发生学理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诗歌理论付诸实践.除了受到传统诗歌理论和同时代诗人诗歌理论的影响之外,江湜的诗歌理论还明显地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从诗歌理论史的角度上看,江湜的诗歌理论与其同时代诗人的理论主张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近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6.
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其形象渗透到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也承载着不同的意蕴。祝融最早出现在诗歌当中,是诗人们在现实中遭遇打击和排挤,政治理想受阻后的悲愤之歌,隋唐以后,诗歌中所呈现的祝融的形象,已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过度,宋代及后世的诗歌当中,则更是展现了一个意蕴丰富的祝融,而随着神话题材诗歌的大量涌现,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内涵也逐渐定型。本文从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和渊源着手,分析和考究了历代诗歌中祝融形象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求勾勒出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近代诗歌作为沟通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的纽带和桥梁,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作用。中国诗歌从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诗歌,再到现代新诗时期,纵观其整个发展阶段,也只有到了现代新诗阶段,中国文学才得以真正突破了几千年的经典模式,迈向现代化进程。仔细探析现代诗歌的发展与革新过程,其每一步都是在近代诗歌基础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和意象派诗歌在诗歌意象理念、构建上有契合及相异之处:二者都主张简洁、直观,诗歌应体现意象。意象并置、叠加、复合等手段在诗歌创作中加以体现;相对于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更尊重传统、更感性化,意象的构建更密集、更富于跳跃性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偏离作为英语诗歌中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诗人语言风格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现象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狄金森作为19世纪杰出的女性诗人,被誉为美国的"缪斯",其诗歌在内容和语言上均呈现出独特性和创新性。在诗歌内容上,狄金森以不同寻常的视角阐释死亡、爱情和自然;在诗歌语言上,她突破语言的"围墙",大量运用偏离来增强诗歌的"可感知性",延伸诗歌的美学效果。随着文体学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大量语言学理论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较为客观的视角。本文将借助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以艾米莉·狄金森经典爱情诗歌为语料,分析诗歌中偏离现象的语用效果。研究发现,语法偏离、语义偏离和书写偏离在诗歌主题表达和情感传递上颇有成效,丰富了语言偏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诗歌是高度工业化的现代都市的产物,它呈现出与传统的乡村性诗歌不同的审美旨趣和语言体式。城市诗歌中的"都市外乡人"主要有农民工和入城知识分子两类,外乡人在城市中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情绪体验,是城市诗歌的主要情感趋向。外乡人深切而浓烈的"望乡"情感,外乡人质朴、纯真的爱情,都在城市诗歌中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