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农村地区智障流浪人员的社会救助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盲点.对该群体的救助应当根据其游离于户籍管理之外、智力低下、无法独立生活等特点,在救助模式、救助期限、法规体例等方面设计出一套适用性强、与现阶段社会救助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从而实现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同时,更好地维护智障流浪人员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下,作为反映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和社会保障的一项制度即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它的发展与完善至关重要。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不仅能够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还适应了积极救助的社会理念,而且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救助存在被动、救助对象不精准、救助水平不高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还需要有一定的优化进路。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新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于2003年8月1日起实施,面对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跨越式转变的巨大挑战,定西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定西市的救助工作仍面临新的问题,村落乞讨文化长久不衰、"跑站"职业乞讨者激增、未成年流浪乞讨者现象凸显等问题要求救助管理工作日趋实现专业化。为了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本文在对定西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立足于社会工作的视角,有针对性地解决定西未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重经济轻心理和精神救助、重生存型救助轻能力发展以及救助对象不尽准确等问题,以直接经济救助的生存型救助方式并不全面。发展型救助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将"助困、育人、成才"的发展型救助理念注入到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实践工作中去,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助于对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这一核心因素的综合培养,助其长期摆脱困境,并带动父母家庭脱贫。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筹资需求与筹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民政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筹资需求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中长期内,实现农村医疗救助由目前的"大病救助"模式向"综合救助"模式转型,在财政筹资能力上是完全可行的.为保证农村医疗救助的稳步实施,需建立稳定和制度化的医疗救助筹资机制;通过筹资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一个"中央政府规划和指导、中央和省级财政出资、地方政府实施"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3年,《救助管理办法》出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救助管理办法》本身的不足逐渐暴露,亟待改进,以适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由一则案例引发对实践中应参加而未参加交强险的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适用问题研究,通过对交强险的法律性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行情况的分析,得出了在现行法律条件下一审法的判决更为合理的结论并提出了通过法律明确相关责任承担以及机制统一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卓 《企业家天地》2008,(4):212-213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区际法律冲突在中国不仅已经现实化,而且地位日益提升,作为区际法律冲突问题之一的区际司法救助也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内地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对于司法救助的条件、内容和实现方式以及程序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区际司法救助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建立的社会救助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场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完整体系,但积久而成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及其子女)享受不到应有的基本社会保障,而这些被忽视的流动人口却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本文以本校为基点展开了社会援助力度的调查,讨论了目前从教育救助的角度上推进我国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得出了一系列改善农二代教育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经过60多年的探索,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救助理念、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救助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社会救助体系的法律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筹集以及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而且城乡差距过大.为此,政府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的措施,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二元化刑罚观念的影响,刑事被害人的相关民事权益因"隐退"在公诉权身后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当被害人经过诉讼程序而无法得到赔偿时,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只能向国家寻求救助。为实现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各地区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立法规范,各地现行救助制度差异很大,影响了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文章主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域外制度优点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实现"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的司法救助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对于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监管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持续减少。而且,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和法律秩序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应当积极建立承诺可信的规范的监管秩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法并没有对劳动关系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加上现实生活中人事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等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相似性,使得相关法律的适用更加混乱.这就极有必要对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探讨,从而给具体的法律适用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助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遗嘱信托被写入《民法典》,以及家族财富传承与规划的需求不断增长,信托资产跨境配置越来越多,可以预见与家族信托有关的涉外纠纷将日益涌现,法律冲突不可避免。目前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信托关系的法律适用作出的规定尚不完善。第一,家族信托的当事人“协议”选择信托适用的法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实现,因为信托可以通过单方法律行为即可设立。第二,当事人对信托适用的法律进行选择的权利没有限制,极易与既有法律相悖。第三,目前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所规定的默认规则可能会与既定法律相冲突,也会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信托制度的发展。因此建议我国的信托法律适用法借鉴《海牙公约》和英美法的经验,采纳有限制的当事人意思自治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并重,以及分割法律适用原则,推动《信托法》的修法并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及其谈判。  相似文献   

15.
张文君 《全国商情》2012,(11):45-46
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在医疗救助体系当中发挥重要功能,医疗救助旨在解决贫困人口中的疾患者的疾病问题,并对解决病贫恶性循环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救助,虽已作了较大努力,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必须在分析贫困生主要心理问题和救助现状的基础上,从改革与完善传统救助方式和探索贫困生救助的创新措施两个角度进行贫困生救助的创新研究,使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城市改革转型时期的贫困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城市低保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资金不足、社会参与程度低、救助方式落后等,针对低保救助问题需要进行城市低保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社会救助法》、改变"一刀切"的转移支付方式、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无缝对接,以期完善社会救助"补短板、兜底线、织好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社会救助思想,尤其是以民为本的博爱观,并成为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孙中山社会救助思想及其主持建立起来的民国社会救助体系为后来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采取各项救助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事业的近代化转变由此拉开序幕,孙中山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自然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的救援工作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在救援工作中,如何使国际救援物资及时抵达灾区再次成为海关工作的焦点。WCO自然灾害救助特别工作组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共召开三次会议,并形成了《WCO关于海关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决议》,中国海关在决议出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决议》的制定是WCO近年来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积极应对新挑战,推动海关新职能发展的重要体现,进一步昭示了WCO在应对全球重大热点问题方面所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交法规定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目的在于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保护。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生效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始运行并发挥作用,但是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却尚未到位。本文拟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功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