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我国大学生普遍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缺失及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要求差距过大等问题。本文在社会角色视阈下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必要性,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大学生责任感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处于弱化阶段。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弱化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责任感培育的力度不足、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概述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对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要求,并阐述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激发和丰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锻炼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引领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行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传递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建设志愿服务文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等措施强化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或缺失的现状,论文通过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探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根源,从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规划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以期依靠美满的家庭环境、健全的教育机制、现代型的政府、正直的大众传媒、清晰的自我意识等多方面通力合作,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培育,既有传统伦理的文化亲和性,又有人性的自然情感支撑,还有推动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核心作用,可以有效衔接个人、家庭及社会、国家层面的利益需求.因此大学生家庭责任感培育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架构主旨.  相似文献   

6.
有效培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师范类大学生党员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高校应发挥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师范类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构建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体系;高校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同时高校、社会与家庭等多方协同育人,共同推进文化自信教育,从而有效培育师范类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公共意识培育的研究要有明确理论进路和出路。其理论进路是明确区分公与私以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意识与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公共理性及公共精神概念,并探寻公共意识与个人意识间的联结。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理论是路径模型,陌生人社会理论中的契约精神和法律精神是制度支持,信任和责任等公共理性则是价值支撑,这些理论提供了公共意识培育的出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培育当代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历史重任,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文章指出了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心态失衡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作为青年的先进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因此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概念阐述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提出通过对思想政治引导教育进行加强,对环境与社会实践导向教育进行加强等途径来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出发,宏观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包含自我责任感和他我责任感。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我和他我意识的缺失和淡化,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道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找出对策,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从理想和信念教育、角色意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校园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内民主实践,培育大学生党员的民主素养应纳入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是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中的关键要素,高校应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注重培育其批判性思维以提高其民主素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和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意义以及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结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个性和现状,细致地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提出要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存在着合力不足、针对性不强、持续性缺乏等问题。根据系统科学原则,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应该从目标、内容、方法上注重整体性以提高合力;对培育的主客体合理分层以提高培育的针对性,注意培育过程发展的动态性以确保其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主要是针对经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化解矛盾的理念.它的目的是建构一种基于公共理性的公民自律基础上的市民社会,形成一种“小社会、大政府”的运行格局.我国当前尚缺乏形成这种格局的完备的基础,为此,理应从公共信任、市民自律、和谐关系资本诸方面开展社会培育、制度固化的途径探索,真正形成“公共理性”、“公共自觉”、“公共利益”为应然目的的社会主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追求文明、高尚和法制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理性爱国。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适应社会和国际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对爱国有理性、全面的理解,梳理表达爱国热情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社会生活个体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人们的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领域泾渭分明,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利化;个人生活的碎片化越发严重,对大学生公共精神造成了无法预测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关系中最有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主体之一,其公共精神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重视社会个体化进程的现象,养成正确公共精神意识、改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公共精神氛围,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作用,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7.
邹柳云 《企业家天地》2012,(12):128-129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现状堪忧,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加强其公共精神的培育。本文在阐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现状,并就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紧迫。本文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原因以及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选择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公共精神兼有政治品德和社会公德两方面内容,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公共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公共精神培育带来契机和挑战。网络空间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应贯穿在公民教育内容中,采取课堂教育与网上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各方面影响的日益深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时空变换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使得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在社会责任感、生命责任意识、行为责任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方面面临着挑战。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重任。因此,网络环境下应构建社会、学校和个人由外而内一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