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面对现实社会出现的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试图通过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来加以解决。尽管这一理论在某种意义上仍带有乌托邦色彩,却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认同是人的一种归属感,是人对于政治社会中各种政治现象的接受、认可.社会大众对执政者政治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是否稳定.因此,建构政治认同是当前政治学界和政界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主体间性思想的基础上,试图从政治认同的主体性、政治认同建构的过程以及政治活动参与者达成政治认同的政治心理标志三个方面论证政治认同是具有主体间性的,继而提出从主体间性视域建构政治认同的观点,具体为:承认双方互为主体,满足认同双方的角色期待;采取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建构认同的话语环境;构建权力互赋的框架,平衡认同的权力期待;建立主体间性学习机制,促使认同的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其中“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生活世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核心概念,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的集中体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注重交往参与者的主体间性,主张回到生活世界、重建交往理性。当前,随着全球性话语的日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衰减、解释力不足、吸引力下降,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价值引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借鉴交往行动理论,进一步强化话语导向与思想认同的一元性、话语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平等性、话语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时代性,构建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以及当代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目的是针对传统的意识哲学在社会合理性这一难题上的局限和无能,通过对目的论、规范调节行动、戏剧行动的综合、统一,进而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在交往和理性中将用永恒不变的先验的理性原则与变动不居的经验的社会现实融合贯通。论文将从行动的概念入手简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相似文献   

6.
桂淑艳 《全国商情》2012,(19):83-8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本文通过交往行为理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寻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通过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来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以接受理论为基础,以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群体为接受者,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实证研究、系统归纳与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或主体间性关系的处理都存在着困境,即教育中存在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缺失。教育实践中片面地强调双主体中某单个主体性的实现,割裂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多层主体间性关系的发挥,忽视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石——交往实践,离开了交往实践,空谈主体性的实现就像建房子没打地基一样不稳固。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对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人的主体性的丧失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卓珂 《全国商情》2013,(10):89-90
本文涉及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前最具时尚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网络交往行为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网络交往能够为交往主体提供相对公平和自由的表达环境和交流环境,赋予了交往规则展开的潜能;网络交往本身的多元性、匿名性、无中心等特点决定了网络交往具备了成为理想交往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但同时,现阶段网络交往由于一些现实的障碍和束缚还不够自由,借助对哈贝马斯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或许能够得出一些治理办法和举措,以期网络交往更加规范和理性。  相似文献   

10.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传递,并获得理解、达成协议的过程,是与他人或群体相接触、交往的途径。沟通也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就是教育双方智慧、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校工作、学习的一些体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定位和高职生的现状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自己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即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劝导在研究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实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前人在态度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就劝导的各个要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瓶颈,引入朋辈教育思路,以此创新教育模式,同时引发创新过程中的难点思考,以期为更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交往行为理论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梳理交往行为理论相关文献,厘清其中的诸多概念及其密切关系,为该理论的现实意义开辟道路,启发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对策:增强受教育者主体地位,以及教育内容社会化、教学话语通俗化。  相似文献   

15.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是指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它启示高校要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心理需求和价值实现,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的确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其中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问题的衔接点,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完善教育机制,善于利用大众媒体,通过对话和交往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反思,鼓励学生创新,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推进和挖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直接指向。文章通过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内涵、构成及时代蕴意,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方案。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要坚持守正创新,这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其在新时代的感召力的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本文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原则,并提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