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量表》,以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测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各因子上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专业的部分因子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探讨留守经历医学生学习适应和心理韧性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对176名留守经历医学生和307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留守经历医学生在教学模式[(16.71±4.76)分]、学习态度[(10.82±3.34)分]、对自我和生活接纳[(49.49±8.18)分]较无留守经历医学生[(15.74±4.76)分]、[(9.16±3.13)分]、[(46.98±10.1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择业效能感的社会支持[(13.11±3.30)分]较无留守经历医学生[(13.72±2.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医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学习适应各因子与择业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值=0.1620.648);留守经历医学生心理韧性在学习适应对择业效能感的预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提高留守经历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品质,能够正向影响其择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文章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专业承诺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46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学制、来源地区、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年级不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有所差别;临床专业本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临床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得出:通过提升临床专业本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减轻其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职生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850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中职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2)不同年级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分均能显著负向预测中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总分。根据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抓好中职生就业指导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本研究以250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受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研究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归因方式。研究发现,该校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并提出了提高英语师范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高职医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现状,本文随机抽取某高职医学院校532名被试,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职医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高职医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除了在年级上存在差异外,在性别、学科性质、招生类型、生源地和专业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职医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影响和塑造着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而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某医科类高校大一至大四在校生施测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医学生人际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现状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人际价值观中较为突出的是心理品质、情感沟通和社会交换;医学生人际价值观各维度得分在性别、不同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0%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医学生人际价值观部分维度和人际关系总分及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弱相关(P<0.05)。新媒体时代对医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行关注和积极引导将有助于医学生提升人际交往水平,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对医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探讨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及父母不同工作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及父母不同工作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上对于不同的问题,表现出的结果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为探讨就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与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中的中介效应,应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就业压力问卷以及就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500名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关怀与就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教师关怀与就业自我效能感都和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就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与就业压力间的中介效应为45.98%。因此,就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与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大一至大三1519名学生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的问卷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等因子上,大一至大三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知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人际调控能力上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问卷法对636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处于中等程度,其中行为不当现象最为突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情绪低落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情绪低落感差异显著,从大一到大四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理工科学生的情绪低落感及行为不当现象均显著高于文科和医科学生;医科院校学生的情绪低落感最低,综合院校学生的成就感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研究与分析入世出世心理所能发挥的中介效应,尤其是在个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压力之间产生的作用,采用了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192名大四学生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入世出世心理问卷和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13,t=-3.004,P<0.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入世心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66,t=3.804,P<0.01);入世心理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压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因此,笔者认为入世心理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压力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具备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选择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来应对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探讨高职医护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他们具备的基础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技能以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分析其个人基本信息及背景对高职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并为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向大一、大二学生发放在线调查问卷,借助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生源地、年级、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等是影响高职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高职医学生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同特征学生之间的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健康素养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大学生生活满意水平提供参考,文章使用生命意义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东省某高校31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呈两两正相关;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而且学业自我效能在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生命意义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旨在探讨大一新生心理资本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心理资本类型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差异。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卷对59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究大一新生心理资本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一新生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大一新生的心理资本存在3种典型的潜在类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参加学生社团会影响大一新生心理资本潜在分类的结果;不同心理资本潜在类别在生命意义感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FLCAS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外语课堂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外语课堂焦虑问题;高分学生与低分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水平差别不大;女生整体课堂焦虑水平较高,而男生考试焦虑比女生严重;艺术专业学生总体焦虑水平比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学生高.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注重情绪引导,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桂林3所高校的1703名大学生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广西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分析发现:(1)从总分及各维度上,大学生心理资本呈现出明显中等偏上的水平。(2)从心理资本的维度来看,家庭来源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上存在差异。自我效能和韧性水平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希望、乐观水平、韧性上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在希望、乐观水平上工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在韧性水平上工科学生高于文科学生;在自我效能水平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3)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在家庭来源、独生子女等方面未呈现明显差异。但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差异。男生心理资本总分高于女生;大一学生心理资本总分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工科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分高于理科和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探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乐观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选取396名大学生,使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C)、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乐观有积极预测作用,在控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后,领悟社会支持对乐观的正向预测作用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372下降到0.164,P<0.01),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乐观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增强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乐观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关系紧密。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行为的重要表现。文章采用效能感量表、SCL-90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24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学效能感进行测量,并从二者相关性上探究心理健康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