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超惠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2):117-121
在金融业日益开放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地方金融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必须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金融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及时更新观念,重新构建金融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培养出能够适应新社会竞争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辽宁省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面临诸多风险,其风险管理现状也不容乐观,必须构建高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有效识别和评价风险来控制并尽可能规避风险,以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突出学科特色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经济学人才。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加强对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杨学义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2):78-81
加快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步伐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在探讨了创新、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5.
6.
WTO将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化,纳入市场化运作,使中国入世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要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充分认识WTO法律框架下高等教育的特征与发展趋势,转变观念。政府应依据WTO规则与要求和承诺,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一轮改革。 相似文献
7.
8.
9.
唐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151-153
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用新世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去指导改革、指导实践,加强德育教育.实行学分制教学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真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123-124,127
考试作为反映学习效果的形式,仍然是大众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应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考试内容。既要建构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理念,也要改革考试题型的单一、固定、僵化和教条弊端。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使考试方法多样化,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加考试方式的灵活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考试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孙杰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5
吉林省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吉林省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因此,为地方培养金融人才的院校应积极面对环境变化,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拥有行业特色的地方院校,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对差异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助人自助为理念,运用实务技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境。文章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通过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索校地联合培养框架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科飞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0-72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创新能力要求的提高和重视,以及高校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各个高校相继出现了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但大多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并不科学,造成实验室效能的下降。通过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内涵的思考,提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设想,制定运行模式和管理措施,可以为今后高校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CIPP评价模型的理论依据,针对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从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四个维度,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结果显示:在一级指标中,贯通培养项目结果评价权重最大,为0.4370;在二级指标中,学生学习效果权重最大,为0.3195.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背景评价方面,要强调个性化培养目标设计,尽可能满足各类贯通培养项目人才的求学需要;在投入评价方面,要坚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和资源共享等原则,通过合理的方式和途径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学习环境;在过程评价方面,要充分发挥"人人是胜者"的扬长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结果评价方面,要加强利益相关者对贯通培养项目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15.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6):84-94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校企互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基于校企互动培养模式,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教学组织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满足了旅游行业对应用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刘江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53-57
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高校正尝试引入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但目前的应对模式存在交易成本过大、引入的用人单位合作动力不足等困境.基于回溯追踪流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校毕业生为纽带,在对人才需求信息全面搜集的基础上,要求提高对人才需求的敏感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扁平化互动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延伸人才培养的周期,形成高校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四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实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行专业开设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人才培养理念集群化、知识结构模块化、教学模式进阶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方面优化专业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黎红梅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5):157-160
通过从情商视角分析我国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认为根据财经类大学生情商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应当充分考虑情商对创新能力的关联性和推动作用,构建合理的创新型财经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该类大学生内在、自发和有效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