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晓涛 《开放导报》2023,(3):96-106
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生产网络,是当今全球高技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美国对日韩与我国开展高技术合作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战略结盟与“长臂管辖”对日韩进行拉拢和施压,阻碍日韩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决策。中日韩都是全球高技术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维护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稳定符合日韩利益。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局势,稳住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对我国意义重大。要加强中日韩政府层面沟通协调,发挥好企业层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在信息通信、绿色环保、医疗健康、汽车工业等高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并妥善处理好中日韩合作中的美国因素,在信息通信等关键领域要敢于博弈、善于博弈,巩固中日韩现有合作成果,拉紧中日韩利益纽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上产业保护主义抬头,对高技术等关键产业的干预尤为严重,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受到严重冲击,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中日韩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体现在三国自由贸易协定水平偏低、政治互信程度不足、生产网络依赖性偏弱等。通过构建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多指标体系,对中日韩产业优势与产业合作分析可知,除受外部干扰较大的信息通信产业外,中日韩三国在食品、工业等很多传统领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当前,要多措并举稳住中日韩产业合作;运筹大国博弈,巩固中日韩信息通信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深耕中日韩食品、工业等传统领域合作,选择合作基础好的领域重点开拓;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开拓中日韩新兴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徐杰 《开放导报》2021,(2):65-70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包括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创新链的整体性以及价值链的高位次,提升其水平,需要对伴随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冲击因素和冲击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和前瞻.目前,我国尽管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部分关键供应链的安全性存在风险,创新链散而弱、缺少整体性,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次偏低等是突出短板.建议通过补齐关键供应链的短板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通过提高创新链整体性完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实施多元化竞争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次,通过完善制度环境提高企业活力和产业效率,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实现国际供应链、创新链合作,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弛  张金鸽 《辽宁经济》2023,(12):46-5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对正处于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作为RCEP主要成员国,中日韩的产业链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辽宁与日韩在装备制造产业链上具有密切的合作的关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与渠道,辽宁可利用RCEP相关规则,提升与日韩的产业链协同效率,强化日韩对辽宁的虹吸效应,拓宽合作领域,同时强化RCEP框架下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较大冲击,使其朝着本土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新冠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科技摩擦等因素交互作用,催生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变迁.产业链本身存在的产业依存度较大、研究投入的结构性问题等短板,是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要通过坚持内外双循环发展,严防"内卷化"倾向;补齐产业短板,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化需求侧管理,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根源性动力;全方位应对产业链转移,掌握产业转移主导权;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等举措,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全球产业转型为山东半岛地区产业集群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随着全球低成本竞争开始大规模转型到中国,山东半岛地区也面临着其他地区一系列竞争与挑战.为适应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面临土地资源急剧减少,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所造成的商务成本上涨压力下,加快制造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推进创造性研发,供应链协同,制造基地迁移,流程重塑,以及绿色制造(低资源消耗型和环保型)等新型制造业的竞争战略.并按照全球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基础条件,开始向制造产业价值链的上游迁移.以高新技术产业链为龙头加快产业转型,形成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及高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近期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新华网思客联合召开的"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专家网络座谈会上表示,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布局可能面临巨大调整,这既是挑战,也是中国促进产业链水平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的巨大机遇。建议根据疫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对我国供应链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8.
全球供应链现阶段表现出一体化转向本地化、全球化转向区域化、交易手段转向数字化等倾向.RCEP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其涵盖的关税减让、贸易便利化、服务与投资开放承诺等安排,将有效提升区域内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程度,助力形成日趋紧密的供应链分工体系,但其也可能带来产业转移效应,使区域产业链体系面临重构;存在潜在的竞争效应,使供应链竞争加剧;使我国面临更高标准的开放要求,增加供应链管理难度等挑战.我国应当紧抓机遇,充分利用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关税减让承诺、投资负面清单等开放承诺,积极稳妥推进重点产业合作,强化我国在亚太区域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外部控制";稳步开展与RCEP成员国的产能合作与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为国内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空间,促进"内部提升",更好地稳固和提升我国在亚太区域供应链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产业基础高级化、价值链高端化、全链条协同化和发展模式绿色化等特征。当前,我国虽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基础能力薄弱、价值链分工地位低、数字化转型缓慢、全链条协同性不强等突出困难和挑战,亟需通过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发展、绿色化水平,深化全方位国际合作,重塑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牛雪妍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10-114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补链、强链、稳链、延链、畅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关键技术缺失、融通发展不足、人才基础薄弱、金融支持匮乏和国际竞争力不足等困境。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重构中的作用及现状,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