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及学科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淑华  沙润 《旅游学刊》2006,21(9):54-58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前科学阶段"混沌态和"内在随机性"混沌态,认为旅游学的"内在随机性"决定了旅游学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从混沌学的"初值敏感性"理论,阐明了旅游研究应以游客为初始路径的观点.根据混沌理论,确定了体验和服务是旅游系统的两个奇异吸引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旅游系统动力机制分析,提出了由体验维、服务维、影响维和信息、技术维等4个维度构成的旅游学科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通过语义内涵解读、现象考察和比较分析构建了穿越认知逻辑分析框架,然后从语义学视角应用发生学方法、心理距离理论,通过逻辑分析构建旅游时空穿越回环结构、旅游穿越过程结构机制模型,并对旅游穿越结构进行过程机制分析。研究结论认为:旅游的时空转换结构是一种穿越结构,旅游穿越表现出完整的时空穿越特征,具有人类穿越式对话的典型性;旅游结构的本质是时空穿越;旅游穿越就是通过物理时空转换建立心理距离,最终达成心灵对话之目标。因此,旅游运行的核心矛盾就是解决由物理空间转换带来的交通需要和由穿越式对话带来的旅游实景营造需要,从而实现心理时空穿越。本文通过对旅游结构本质的追问,将"穿越"这一日常化语言抽象为学术语言,形成旅游学内生性概念和范畴,为旅游体验活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解释话语,并为不同类型穿越结构、穿越感问题的研究拓展了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3.
旅游体验审美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颖 《旅游学刊》2012,27(5):88-93
旅游体验的审美体系是建立在人本基础上的.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旅游体验具有主体性、浸入性、互动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价值在于审美.旅游体验造就了审美的人、完整的人.旅游审美体验是旅游者在情境互动之中,追求审美存在和生命创造的强烈内心感受.文章从旅游体验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三个层面展开.旅游体验充满着人在旅途的跨文化审美意蕴,它是为了探寻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并借由想象获得存在的真实和生命的沉醉.旅游体验体认的是人与物化、神与物契的审美情怀,高扬的是生生之德的审美境界.旅游体验中所体现的审美精神是彰显的、独立的、本真的人性;它所追寻的审美境界是自由的、升华的、解放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旅游凝视理论、美食活动、旅游决策的概念与机制为理论基础,选取泉州2017年度"吃货节"为案例,从时间顺序划分了美食活动的三个阶段对应的旅游决策类型,即旅游信息取舍决策、旅游行为实施决策、重游与推荐决策,并探究各自的特征与内涵。基于上述分析,从理论、应用、情感、商业四个维度提出了美食活动再造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增进游客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幸福感的多重中介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体验价值在信息传播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实现性快乐的影响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在信息传播服务质量、安全保障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享乐性快乐的影响中也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体验满意度在信息传播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实现性快乐和享乐性快乐的影响中均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替代者吸引力负向调节了公共设施服务质量、便民惠民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体验价值的影响,以及公共设施服务质量、便民惠民服务质量对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整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双元结构,扩展了游客幸福感的研究情境,明确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幸福感影响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对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及提升游客长期幸福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清燕  白凯  杜涛 《旅游学刊》2022,37(2):14-30
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旅游和健康本源上存在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学及其交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旅游地如何促进旅游者健康体验、幸福感甚至社会福祉,是亟待回答的学理和实践命题。基于此,文章将旅游地日常生活与旅游者健康体验联系起来,以丽江古城客栈主与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明晰旅游情境中日常生活对于旅游者主观健康体验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从空间、时间、社会实践3个维度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新范式与典范形态,建构了环境、日常生活与健康交互新面向;(2)旅游地日常生活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社会和心理多重资源,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三维康复性意义结构;(3)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是在旅游者与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关联中建构的,并从生产与消费两端对康复性意义进行共同塑造与整合。研究从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实证分析回应了旅游、日常生活、健康体验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也为旅游业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7.
伴随旅游的大众化和日常化发展,不少旅游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升级的审美需求,旅游审美疲劳现象日益显露。旅游审美疲劳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兴趣减弱以及出现心理排斥等负向情感表达,对游客体验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解析旅游审美疲劳的概念内涵。其次,概括出旅游审美疲劳具有情绪主导性、群体差异性、身心综合性、动态变化性、情境感染性、条件累积性等6大表现特征,结合旅游审美疲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旅游审美疲劳的缓解对策。最后,明确未来旅游审美疲劳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从生活视角转向生命视角构建旅游审美体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岗 《旅游学刊》2012,27(3):99-106
文章在科恩提出的旅游活动精神"中心"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对旅游中的游戏活动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游戏意义隽永,而且旅游者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同样能够体验到远方"中心"体验中的"类过渡状态",因而游戏构成了旅游活动中的另一个精神"中心"。依据旅游者对三大精神"中心"的依附情况,文章将旅游体验模式分为转移模式、嬉戏模式、游戏模式和体验模式(包括实验模式和存在模式)。即使是在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只要参与了任何形式的游戏项目,就可以获得诸如神圣、荣誉、美德、审美、人际、怀旧等方面的精神意义。相对于文化的根植性而言,游戏具有普适性和较强的可移植性,这为游戏类旅游吸引物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天问  吴明远 《旅游学刊》2014,29(10):51-60
追求幸福是个体生存的根本动机,当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表达时,旅游研究有理由探讨旅游与幸福感的关系。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旅游博客的博主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身心感受的变化。研究发现,旅游的根本动机是寻找和收获旅游幸福感。旅游者从居住地世俗生活状态进入旅游环境,通过休闲、娱乐、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过程,达到消遣、逃逸、认知、审美和移情的目的;享受从生理感知、心理变化和灵性提升不同层级的生命状态,获得深刻的人生经历,再回到居住地惯常环境的历程,实现从世俗到"神圣"再归于平凡的生命状态转换。旅游前美好期待体验、旅游中福乐体验、旅游后温馨回忆体验,成为旅游幸福感的时间构成;享受闲适生活、获得旅游福乐体验、提升积极情绪、减弱不良情绪、感受人际美好,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旅游幸福感的重要内容构成。因此,旅游服务实际上应起始于旅游行程前,绽放于旅游过程中,延伸至旅游活动后。旅游服务必须持高度的人文情怀,以发于心、形于外的贴心关照才能给予旅游者一段幸福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0.
生态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与形象传播对建设生态城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基于"投射形象-感知形象"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对应分析、成分分析方法,评估了典型生态节事活动的形象投射与感知差异。研究发现:(1)北京世园会形象可以划分为旅游吸引物、环境与地方氛围、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4个维度。(2)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仅在旅游吸引物维度方向差异小,在环境与地方氛围、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维度方向差异大。(3)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在旅游体验、环境与地方氛围维度上成分差异大;在旅游吸引物和设施与服务维度,投射形象内部存在明显分异,反映在官方微博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成分差异大,设施与服务维度官方公众号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成分差异大。(4)北京世园会努力建构的绿色生态的环境与地方氛围在游客感知层面接受度较差,核心原因是供需两侧的目标、需求与策略的不匹配。本研究对北京世园会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方向差异与成分差异进行了重点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主题维度的区别化特征。这有助于促进生态节事活动的科学化、精细化评估,为其形象传播效果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女性旅游者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市场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缺乏.文章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女性旅游者的所有可检索到的文献,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为一般女性旅游者研究、特殊女性旅游者研究两类,而后者又分为特定区域女性旅游者、特殊群体女性旅游者、特定时期女性旅游者三个研究方向.文章在对文献的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国内外对女性旅游者的研究角度各有偏颇和利弊,国内的研究在总体上落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2.
黄潇婷  马修军 《旅游学刊》2011,26(12):26-29
旅游者的移动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基于二手统计数据的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旅游流研究较多。而关注旅游者微观个体时空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生物节律和时间地理学为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2010年12月在北京颐和园完成的GPS调查数据和日志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旅游者在景区空间尺度内的活动过程、节奏和规律。GPS追踪数据真实准确地记录了旅游者活动过程,为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旅游者活动节奏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基于GPS数据的旅游者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旅游者行为质量评价、旅游者行为修正与优化和旅游景区动态管理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旅游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旅游学刊》2015,30(2):110-117
随着西方大众享乐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化现象开始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从研究关注的起点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分别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化的研究脉络,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化的研究路径颇不相同:国外学术界关于旅游化的研究包括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全社会的旅游化和作为一种“秩序化效应”的旅游化;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包括作为一种发展策略的旅游化、作为一种现象的旅游化,以及对旅游化水平的测度.最后指出,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化的研究尚不成熟,但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差距模型的饭店服务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距分析是一种服务质量的分析方法,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饭店服务质量综合差距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11个研究假设。结合问卷调查所获数据.本文对该差距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了饭店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和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As the Web is becoming a major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bridge hotels and customers, great marketing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attract new customers and repeat business. A wide variety of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identify factors that could affect customers' purchase behavior on the Web. Little research, however, has been documented that assessed the effects different pictures presented on the Web had on customers' online purchase behavior. 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es with 203 existing hotel Websit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Website format, Website contents, and Website realism on customers' behavioral inten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 and realism of picture presentations ar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custom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Website. The attitudes appear to be a strong predictor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on the Web.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included for the lodging industry and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Youth on the road: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tramp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urism is conventionally traced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 Grand Tour of aristocratic youth which, it is then suggested, was gradually democratized and adopted in modified form by the middle classes. In such a perspective, the road culture of contemporary youth travelers would simply represent one form of this democratized elite tradition. This paper argues instead that contemporary road culture is better seen as an upwardly rather than downwardly mobile cultural form. Tramping originated as a well-institutionalized travel pattern of working class youth. Despite its instrumental functions, it always had touristic components, serving as the young workingman's Grand Tour. When, in the cours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t declined as a labor institution, it was romanticized and adopted by middle class youth for exclusively tourist purposes.  相似文献   

17.
胜任素质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逐渐被认可的一种方法,其通过科学方法所提炼出的核心素质同样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本文以胜任素质模型为主线,探讨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模型,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高校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旅行社基于互联网的产品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詹兆宗 《旅游学刊》2005,20(2):37-41
在迅猛发展的旅游电子商务中,旅行社电子商务,特别是面对顾客的B2C网络营销却境况不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旅行社目前仅停留在将现有产品上网,而这些产品并不具备网络营销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一般产品策略,比较了几类主要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特性。提出了旅行社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观点,探讨了旅行社基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几种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opinion of Kentucky consumers regarding smoking policies in restaurants. It examined differences in opinion between smokers, nonsmokers, and former smokers, and predicted restaurant behavior if a smoking ban was enacted.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a telephone survey in winter 2003, yielding 825 interview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equency of eating out between the three smoking status group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actions to smoking bans were found with regard to certain demographics: smoking status, place of residence, and education. Smokers believed smoking in restaurants is less of a problem than nonsmokers and former smokers, whereas nonsmokers and former smokers we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a restaurant based on it being smoke-free and to believe smoking makes dining out less enjoyable. Nonsmokers and former smoker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smokers to predict that they will dine out more or about the same if a smoking ban is implemented, whereas smoker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eat out less. Implications for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