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ZSS土壤固化剂经过在工业一路固化土基层的使用,效果明显,它替代了传统的石灰土和二灰碎石基层,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使用要求。采用LZSS土壤固化剂固化土基层,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环保,非常适合市政道路施工。  相似文献   

2.
陈玲 《民营科技》2009,(9):189-189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3.
杨利民 《价值工程》2019,38(14):108-110
为探究EN-1固化剂的材料属性及固化土的微观固化机理。本文采用IR spectrum、elemental analysis、X射线衍射测试、比表面积测试、SEM等微观试验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N-1固化剂含有C、N、H三种元素,总含量很少,其固化剂土体未产生新的矿物。EN-1固化剂内含链式结构,可提高土颗粒的粘结力。随着EN-1掺量增加,比表面积减小,但固化土体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处于公路建设及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大开发时代,需要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型筑路材料将道路顶面硬化,而利用固化剂固化土壤(稳定土壤)修筑低等级道路及农村公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道路施工中选择适当土壤固化剂合比设计以及在施工中如何控制固化土路面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莹莹  刘飞 《价值工程》2015,(18):110-112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不良路基土的常用固化剂水泥从固化土改良机理、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指出了水泥固化剂的不足,建议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土壤改良材料,并深入探讨其改良机理。  相似文献   

6.
邵国峰 《民营科技》2011,(6):123-123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但随着管理者对水泥搅拌桩不断深入的认识,使得其施工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心,让人总觉得其施工质量十分难于控制。为此,结合工作中实践经验,总结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并论述了质量检验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云双 《民营科技》2009,(10):189-189
通过对土壤固化剂在试验路段工作机理、施工工艺、使用效果的研究、论证利用固化剂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施工中提高盐渍土的整体强度。保证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8.
尤东 《价值工程》2021,40(7):164-165
铁路路基地基处理属于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地基处理质量较差,则会影响路基整体的稳定以及铁路正常的运营,必须要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土壤固化剂是地基处理常用的结合材料,基于此,本文就土壤固化剂的概念和分类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为铁路路基施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固化剂固化加固盐渍土"的新理论,由此确定新的盐渍土改良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29):109-111
通过对固化土进行强度试验,在最佳固化剂掺量的条件下,以掺加纤维的固化土与未掺加纤维的固化土在不同的养生龄期下进行强度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对比,得出结论:固化土的抗压强度随固化剂的掺量增加而增加,并通过分析,确定10%的固化剂掺量为最佳掺量;养生龄期与抗压强度的增强是同步的,但主要前期强度增加较大,后期强度增加较小;纤维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主要是随着固化剂掺量以及龄期的增加而增强,但与未掺加纤维的条件相比,在养生龄期的前期,强度增加较高,但后期强度增加较小;固化土加入纤维后,试件抗拉性能增加了93%,满足基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环氧陶瓷涂料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温度和固化剂加入量与环氧树脂固化时间成反比;促进剂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固化速度;并优选了三个配方进行涂层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圣君  哈图  丁玉新 《价值工程》2012,31(23):63-64
对取自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中的风沙土样进行了固化强度方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筛分、击实、无侧限抗压等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风沙土中加入固化剂后,试件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着龄期的增加,抗压强度的逐渐增加;加纤维试件与未加纤维的试件相比,后期强度增加的比较快,增加的幅度较大。通过两种情况下的抗压试验结果,得出固化剂的最佳配合掺量为10%。  相似文献   

13.
滤棒固化库(以下简称滤棒库)实现对滤棒的储存、固化和输送功能。目前,由于皮带输送机的设计缺陷,造成滤棒盒输送不稳。滤棒库堆垛机在运行过程中,故障次数多、维护时间长、运行效率低。因此,对皮带输送机间的过渡连接、导向护栏进行改进,并对电控程序进行优化,改造后滤棒库的堆垛机故障次数降低了79%。通过输送系统的改造,能有效保证滤棒的储存和输送,保证了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4.
王冰 《价值工程》2010,29(12):104-104
水泥搅拌桩是我国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饱和性土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以很快投入使用,施工速度快,在施工中无噪音、无振动,对环境无污染,投资省。本文主要介绍水泥搅拌桩现场管理、施工控制要点、控制方法,并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宇东 《价值工程》2021,(3):218-219
通过建立线包固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线包固化过程热化学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线包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固化度场分布,进而研究了对流系数对固化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会显著提高线包的固化速率,缩短固化时间,但固化程度均匀性更差。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综合楼基坑支护工程中,针对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等工程性能差的坑壁土体,采用排桩式土钉墙技术进行支护,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述了集二铁路集宁至贲红段扩能改造工程ZH-4标段K17+000~K35+600段冬期砼施工中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介绍了砂石料及拌合水的加温控制、蓄热法养护、砼热工计算、砼养护温度监测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苏琳琳  周刚 《价值工程》2012,31(10):107-109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企业多将原来分散采购模式转变为集中采购。这种模式在实现采购的规模优势的同时,也遇到了各下级单位不能共享信息、库存重复、积压等问题。本文基于"激励相容"原理,以我国煤炭企业为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来实现集团内的库存共享,降低成本,促进集中采购优势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9.
张立国 《价值工程》2010,29(30):254-255
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免耕播种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减少生产作业工序,减少机组进地次数,降低成本等优点,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的播种方法之一。本文针对黑龙江土壤自然状况,设计了主要用于小麦播种的免耕播种机,包括主要主要工作部件的选择、设计及参数确定。并在设计完成后,对播种机进行了试验。该机机具结构简单,重量轻,调整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小麦免耕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wo-Sided Marke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Using two-sided markets as a specific market context, we show that cross-group network effects can turn the participants of a two-sided network into critical resources. In two-sided markets such as payment cards and personal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s, two groups of age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via a common network platform; the value of joining the network for agents in one group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other group. In these markets, resource heterogeneity is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sizes of existing networks; resource accumulation possesses all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asset-stock accumulation summarized by Dierickx and Cool. The unique resource accumulation process provides an isolating mechanism for large networks to sustain their resour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sing two dynamic systems models, we show that resource heterogeneity (i.e. varying initial network sizes) is a sourc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wo-sided networks and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long-term competition dynamics. 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market contex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