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科竞赛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推动作用。高校应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使其在执行比赛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高校应为师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城市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高校来说,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关键要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苏州市的实践来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创业创新人才体系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本文先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然后论述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关系,分析苏州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建设创业创新人才体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对高校办成有特色的一流高校有着极为重要意义。世界各名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对我国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老区高校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发展历史等因素和内在的专业、师资等条件,在培养人才模式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展示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改革,是我国"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战略,也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首要一点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要素和我院人才培养发展历程的分析,探寻我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以期对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专业发展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两者的紧密结合也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组建相关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不断增强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实战演练的机会;科学合理地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梳理专业相关理论课程以及设置相应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才能够切实促进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切实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实现国家对于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总体需求,进一步为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国际贸易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实现劳动创新的重要举措。劳动教育对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普遍性有良好助力,二者在教育目标上互补、教育内容上关联、方式方法上共通,为二者紧密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实践中,可以从劳创融合教育目标设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实践课程、产学合作搭建劳创融合平台、积极融入专业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加强劳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推动多方合作,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劳动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保障。新常态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重要影响,适应新常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更具战略意义。新常态下高校主要应从提升政治责任感、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指导服务体系等方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需要在培养理念以及培养模式下进行重塑,以构建创新创业良性闭环。针对能源动力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科技竞赛、兴趣爱好、支持指导、培训交流四个维度为导向的能源动力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问题为对象,采取文献综合和实证对比的方法分析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将特色创新创业课程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要以项目为抓手,在培养路径上打通"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平台,构建课程、项目、平台为一体的联动模式,从而实现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微创业为切入点,提出了大学生"四位一体"微创业教育模式,即以"创业培训+实训"为主导,以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补充,以项目推广与孵化为手段,以创业扶持为保障,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新产业革命、新科技革命对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学科竞赛成为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高校应切实把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展开重要专业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通过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一环,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业性思维进行深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伴随时代的发展需要对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进一步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创新创业课程的培养对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有关概念,并且分析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较少、缺乏创新创业思想引导、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从提高创新创业课程中社会实践的占比、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提高学校创新创业师资水平、全面建立综合考核机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课程、形成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文化等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涵式发展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体系松散、各要素匹配度不高、运行保障机制实际效能不佳等瓶颈问题,以服务外包为导向,以学生竞赛和大创项目为载体,分步骤、分阶段、分级别地构建适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普惠式、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四三三一"体系:"四合一"金字塔式教学体系、"三级递进"式实践体系、"三位一体"保障体系、"一站式"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期望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战略联盟,具备资源整合的优势,对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全新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基于高校战略联盟模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培育理念,构建学科交叉、科学研究相通的培育机制,进一步创造学科融合、科研相通的培养环境,在眼界格局、综合素质能力上做到再度提升和拔尖。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机械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化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创客",基于"创客"视角,对机械类大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机械类大学生"创客"打造方法,完善了"创客"培育的反馈功能体系,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达成度可以推动高校教学科研进步,激发学生创新求知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优势和问题,高校应从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扶持机制等方面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向现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驱动力是创新,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愈发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需要具有普惠性,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针对当前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指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精,而不是广,即要求在某一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又需要通过专业与创新创业的融合路径为毕业以后成为出类拔萃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响应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用工难的矛盾,着眼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内各个高校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并将创新创业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学校通过整合社会办学资源,深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本科特点,以淮安电子商务学院为载体,以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为立足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得到充分落实,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并通过对近几年实施情况的分析,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大学生教育从最初的"精英教育"变为了"大众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高校顺应时代变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FY学院是一所新近升格为本科的民办高校,高校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将项目化管理方法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化管理操作体系,FY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更是得益于项目化管理的运作。创业园通过项目启动、规划、执行与控制、项目收尾的管理,强化了创新创业活动流程式管理,建立了创新创业活动项目负责人制度,实现创新创业活动资源优化配置,落实对创新创业活动监督控制,取得了显著的项目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20.
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科竞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本文以衢州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为例,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科竞赛推进学风建设,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科竞赛体系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最终对优良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