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是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和总动员令。为了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把握党和政府从战略层面提出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关键课程”在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芸 《魅力中国》2013,(14):134-135
加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积极做好十八大精神的“三进”工作,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的应有作用,提高育人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3.
董伟武 《理论观察》2013,(11):130-131
建设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是适应新方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本质性需要.而建设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需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教改项目为突破口,以“互补性学习”为动力,以健全运行机制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对思政工作“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新要求,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思政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文章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挑战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实际出发,提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应该妥善处理好数量与质量、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思政课教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之间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SWOT分析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慕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弱势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一是理论层面;二是观念层面;三是实践层面。这三个层面依次递进,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种手段,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实践教学。,要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其次强化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再次改革思政课考试方法;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内容鲜活的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3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索,以期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更好地在新形势下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地区的红色文化、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难以展开、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足、高校大学生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各高校应尽力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并优化思政课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发挥高校思政课红色育人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的实施,为京津冀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带来重要契机。基于协同发展理念,京津冀三地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化思维,正视差异,优势互补,搭建区域化思政课教育教学共享平台,以期促进各方教学质量共同发展,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王兴波 《理论观察》2013,(9):145-146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学技能素质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既攸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又事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经过长期努力,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相较于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和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新期待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明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时代意蕴,进而从内在、外在两个向度入手,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举措,对进一步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组织行为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增加思政课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机会;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他们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4.
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整合力量协同推进。近年来,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宁波市积极拓展高校思政课建设格局,整合全社会的育人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建议实行"六联动",即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联动、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动、思政教师与学生干部联动、理论与实践联动、思政课与其他德育活动联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16.
黄牡丹 《理论观察》2022,(11):173-176
思政课的亲和力,是指思政课所呈现出的容易亲近,并易与之相结合的力道、力度。思政课的亲和力有许多组成部分,最为根本的是教学内容的亲和力。针对性,是指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思政课的针对性包括两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应传达的核心和重点以及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所思、所虑、所忧甚至所缺。高校的“德法”课是具有天然的内在亲和力的,提升“德法”课的实效性,应以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为基础,做好教学内容亲和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一方面,用好红色资源,可以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厚植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启发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开拓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为思政课教师树立榜样标杆,提升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另一方面,思政课是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渠道,高校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可以从主体和主导两种角色融合、学研育三环节递进、内化与外化双渠道统一、个体与集体综合发力等路径着手,实现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芸 《魅力中国》2010,(3X):114-115
随着05新方案的出台和自06年秋开始新方案在全国的实施,三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笔者结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着重从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以多种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科学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改革与开放》2023,(11):52-57
“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延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文章从现实逻辑、价值意蕴和目标理路3个维度探究了延安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对大学生铸牢理想信念之基、塑造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培养奋斗品质的价值意蕴,并期望从教育场域、教育队伍和教育载体3个方面发力,提出汇聚育人合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