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云  卢华映 《会计之友》2012,(24):80-81
文章以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为论证指引,以制度经济学的假设和管理范式的创新为契机,以制度的变迁为启示,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局限,指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基于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沪深A股2013~2019年国有企业数据,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突破式创新产出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成熟期企业突破式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通...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我国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随后财政部对配套指引逐一作了深入而权威的解读。至此,中国新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基本形成。新框架相对2001—2004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和美国COSO报告,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和创新,文章基于比较视角,从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风险理念、核心思想等方面分析新框架的突破与创新,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洪峰 《财会通讯》2021,(14):49-53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财务弹性、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管理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均显著正相关;财务弹性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财务弹性显著增强内部控制质量与创新管理间的相关程度.进一步发现产权性质会对财务弹性和内部控制质量与创新管理关系产生不同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弹性对创新管理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财务弹性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创新管理相关程度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突破式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企业家的关注。然而突破式创新理论自诞生以来衍生出诸多流派,发展至今仍有许多概念在国内外未形成统一意见,加之在数字经济下企业面临的情境与突破式创新理论诞生发展的年代截然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突破式创新的概念框架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突破式创新该何去何从。通过文献研究法明晰突破式创新概念产生的渊源、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一步从“环境—资源—能力”角度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突破式创新的机制,并对未来数字经济下企业突破式创新研究的方法、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及其社会价值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企业研发活动的增多,研发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问题逐步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活动的制度安排,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业务提供保障.以2015-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以及不同有效程度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有效程度的内部控制质量下,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度存在差异;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企业研发活动的增多,研发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问题逐步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活动的制度安排,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业务提供保障.以2015-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以及不同有效程度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有效程度的内部控制质量下,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度存在差异;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企业研发活动的增多,研发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问题逐步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活动的制度安排,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业务提供保障.以2015-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以及不同有效程度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有效程度的内部控制质量下,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度存在差异;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R&D产出效率视角,采用2012—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支持“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创新”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通过抑制由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创新投入不足及降低创新投入活动实施风险机制从而影响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对地处市场化水平低、法治环境差的地区的企业创新正向影响作用更强,内部控制对制度环境产生了替代效应,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弥补制度环境不完善对企业创新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BPR理论是信息革命条件下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它的出现与运用将突破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弊端,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上得到完善和提高。文章将通过对BPR理论的解析和应用机制的分析来探讨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靖 《企业经济》2012,(4):51-54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包含着核心驱动力、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这三种力量相互交织,共同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核心驱动力,企业内部的驱动力是基础驱动力,企业外部的驱动力则是重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的"三环模式",以得到对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最为有效的范式,从而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获取成功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Technovation》2014,34(5-6):295-305
Though radical and complex reengineered product innovations are not discussed much in either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or the ‘Base of the Income Pyramid’ (BoP) literature, both support the premise that if an innovation serves the poor, then it will generate CSR gains. To test this assumption with respect to break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and uses it to examine two innovations launched in India, namely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seeds and a HIV/AIDS drugs cocktail. Because firms decide on innovation outlays to maximize profit without including an explicit CSR component, it develops indicators to examine if any involuntary CSR effort was embedded in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It confirms that though firms do not invest in innovation to earn CSR credit, some break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not all, can trigger CSR returns. There are tradeoffs between CSR effort and BoP innovation market value. Higher the consumer surplus generated by the innovation, better the bargaining position of the innovator vis-à-vis contestations. The windows of opportunity for generating BoP market value and CSR value are context specific. A robust business strategy rather than philanthropy is needed for break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o be marketed to BoP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order to clearly analyse how IT-driven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ffects enterprise’s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a mechanism model of IT-driven knowledge capability influencing enterprise’s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absorption capability theory, knowledge integration theory and organisational task environment theory. Through enterprise survey data, it is found that IT-driven knowledge compete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nterpris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through enterprise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organisational task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regulates this impac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金融化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将经济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扩大金融化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因企业所有权和所属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对于低创新强度的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扩大金融化对其渐进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创新强度的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则会扩大金融化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长期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而短期金融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手工收集的政府审计公告数据,以2013—2017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检验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内部控制质量和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企业中,政府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a survey study of 155 U.S. firms, we conducted a firm-leve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structures (i.e., functional versus cross-functional) in different kind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 processes (i.e., incremental versus radical) on different kinds of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e., derivative versus breakthrough). We observe that most firms opt for similar structures for their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NPD processes. At the same time, though,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1) firms that apply a cross-functional structure for the radical NPD process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erms of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an firms that apply a functional structure for the radical NPD process and (2) firms that apply a functional structure for the incremental NPD process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erms of deriv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an firms that apply a cross-functional structure for the incremental NPD process. These latter findings point to the relevance of adopting structural ambidexterity, where firms make an explicit distinction between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NPD processes and organize them in a different way.  相似文献   

17.
杨新霞 《价值工程》2013,(14):176-177
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定位,必须综合考虑我国的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等多种因素来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变化特点,进而定位选择营销战略。文章深入剖析了煤炭企业营销现状,提出应该从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为企业的营销战略规划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2—2019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改善的背景,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本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效应,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与国有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国有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可以从政府监管层面、制度层面和企业层面通过健全内部控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新活动以及降低融资约束等方式提升国有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ERP系统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结构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RP系统在管理控制上所具有的先进性、集成性特点,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提出了创新需求。本文从会计控制观念、控制方法、控制模式、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创新需求;并且从整合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的视角设计了一个通用的三层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结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