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下,地方院校应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种办学方向,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教育的范围,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学生通往成功道路的基本方法和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也是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就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发展于特定的"创业时代"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双重背景之下,由此也背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使命。从实际来看,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自然延伸。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应在大就业观的视角下,处理好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就业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和创新活动,作为知识和人才聚集地的高校,也在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往往与专业教育脱节严重,这不仅给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带来困惑,也会让创业教育变成了贩卖教育。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科学存在应当是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践模拟等环节纳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既推动专业建设,又能够实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了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使就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高校积极采取措施,旨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很多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无疑是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的有效教育形式和载体。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持续的冲突与矛盾态势,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在现实就业与大学生创业的探究中,我们要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研究,要以大学生为突破口,探究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和能力。在我国确立"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指导下,要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实证分析,面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平均不足0.3%的现实状况,探究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愿及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提出创业成功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双师"教师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走出了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找到了新的平台,大批在校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创业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提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个别大学甚至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相关专业。然而在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一般以学生的创业业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忽略了创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参与度。创业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只能自己创业,他们也可以参与到就业市场中,本文以电子商务创业为例,探索创业学生通过就业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与学生交流频繁、关系密切,在提升农科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具有独特优势。辅导员可从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强化就业意识教育、打造农科品牌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开展企业实习实训、实施“导师制”工程、拓展创新创业素质、优化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农科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创业和创新活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活动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技能,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采用"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将学生创业所需能力划分为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单元,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试行创业模拟、参与创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和实现途径的有效结合的模型,为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于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各大护理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如现阶段的护理类专业更注重于实践,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更偏向于知识点讲解,该专业的学生缺少自主行动能力,并且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院校教师对于该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也缺乏相应的经验。文章要对现阶段各大护理类院校在自主实习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探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有机结合,从目标体系、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构建切实可行的融合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党支部立项活动是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特别是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活力的重要载体。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党建工作中,重视开展学生党支部立项活动,从创新学生党支部立项活动机制,围绕高职特点来创新学生党支部立项活动工作思路,丰富学生党支部立项活动内容,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凸显,创业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各类高校陆续推进、落实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是创业教育"偏理论,轻实践",各高校普遍注重创业知识的普及和成熟创业项目的孵化,忽视普惠式创业实训实践教育。创业是对综合能力要求极强的实践活动,创业实训实践理应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新思想的教育。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对影响大学生就业主要因素的分析,据以提出助推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创新创业成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有效发挥全社会各阶层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生力军,应该如何根据当前形势,对自身创新创业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成为当下高职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对创新创业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并对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与高校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创业教育的目的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构建以创业思想、创业氛围、创业技巧和创业认证为主要内容的创业体系,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于师范学生的教学,需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得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就业选择上有更加宽广的道路,也能够促使学生有着多样化的未来发展。在师范生的专业教学当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使其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在自身的综合素养上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笔者将具体地分析改革现阶段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同时指出目前各院校当中针对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问题所在,探讨针对这一专业课程开展调整和改进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师范学生获得更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推进"双创"的生力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时代的呼唤和必然要求.创业是一种高质量的就业,探索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就要在全面分析非政府组织对高校影响现状的基础上,从制定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打造一支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让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球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拓展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跟随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风潮在全国各行各业逐渐兴起。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更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促进大学生就业方式转变。本文就“双创”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