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君浩 《北方经济》2004,(10):35-36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资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在农牧业方面则有所不足.农牧业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相似文献   

3.
我国奶业推进循环经济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与运行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与环境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它的两大核心.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一是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物质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循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以最小的生态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造成的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传统经济,也就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型经济,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以至枯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走一条与传统经济不同的道路,我们称之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在我国要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行包括技术、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阎芳  蒋红伟 《北方经济》2006,(21):53-54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资源大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是在对资源的高消耗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经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的一种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循环利用或者延长资源使用链,尽量减少资源量的消耗,保持资源永续,经济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索循环经济的科学定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如何促使循环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比较紧缺,继续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将没有出路,因此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济通过过量地持续不断地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使人类饱尝了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恶果.循环经济要求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促进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相似文献   

11.
调查和统计表明,浙江在"十五"期间,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呈线性相关性,有些资源消耗指标和废物排放指标甚至快于经济增长.浙江在"十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重GDP指标,轻资源消耗指标;重发展速度,轻环境负荷;重环保的末端处理,轻环保的管端预防等的现象,经济增长仍然是以粗放型、外延型和资源消耗型方式完成的.浙江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使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量化",使GDP"增大"的同时"变轻",其出路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海西是聚宝盆,资源丰富.但也不是无限的,加之我州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甚至无法恢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蕾 《北方经济》2006,(3):77-7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6%.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持续加剧为代价的.2004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但创造的GDP却只是全球的4.3%.据统计,目前我国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这种高消费、高投入、高排放来发展的经济增长,使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凸现.因此中国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国彩 《北方经济》2006,(15):34-35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等.  相似文献   

16.
一、资源环境问题我国人口多,虽然资源总量不少,但按人均计算当属匮乏,可谓"地大人多物不博"。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消耗却很大,我们创造了全球约6%的经济总量,但消耗了约30%多的能源和钢铁;因此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低消耗"、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调整产业结构:要"压"高消耗的产业,发展资源消耗比较少的产业。国际经济正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中,将高能耗和高消耗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还需要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左劲中 《北方经济》2012,(17):70-72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农业产值是1990年的1.49倍,是1998年的1.12倍。农民纯收入中来源于农业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1998年人均为853.2元,2006年人均达到了1119.63元。但农业发展基本沿用粗放经营的传统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这种增长方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线流动的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的特征。1998—2006年安徽省农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47%,而化肥使用量及农药使用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线性型经济发展模式(即:大量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种发展方式,违背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使资源和能源得到较好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实现市委提出的“在下个世纪初,把沈阳建成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需要。“一高两大两化”目标的确立,就是市委、市政府对于沈阳市未来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而实现战略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