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意义 所谓旱作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雨养农业,一般是指年降水250—500毫米,没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确立旱作农业的地位,是基于反映地区实际的三个特点:一是我区地处贫水区,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很多地区无灌溉条件,有的即或能搞一些水利工程,但投入大、产出低、比较效益差。二是旱作面积大。全区总耕地面积的75%是旱作农田,其中又有近90%的面积是丘陵山地。旱作区的农业人口约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53%,粮食产量约占60%,旱作区粮食的丰歉左右着全区的粮食形势。三是旱作农业区又多属山、老、边、穷的集中地带。这些地区既属水资源贫乏区,又属地方财力困难和群  相似文献   

2.
旱作农业或旱地农业,也可称之为雨养农业、雨育农业,是指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不能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农业模式。山西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为复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而相对忽视对旱地农业增产技术的改进。这是因为灌溉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灌溉面积的继续扩大已经接近极限,现在,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旱地增产技术的改进。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有巨大增产潜力,其改进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九种土地规划、径流农业(或集水区系统)、选择布局、水土保持、间混套种、调节播期、覆盖农作、旱地施肥、抗旱保墒。  相似文献   

4.
近期,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7亿元,支持华北、西北等7省区开展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抗旱减灾夺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旱作区已成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我国农业面临"水减粮增"压力据统计,当前我国有近10亿亩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全国大约85%的小麦和90%以上的玉米和薯类是在旱地生产的。专家认为,以提高降水利用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5.
2001-2004年,省土壤肥料总站在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过程中,通过在不同区域实施多种类型旱作节水技术模式示范应用.初步积累了如下一整套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在春耕前向基层发布了五项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业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依靠雨水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将少量的降雨在时空上进行合理排布,并高效地用于农作物生长,以确保农业获得稳产高产。甘肃省中东部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20多年来,当地  相似文献   

7.
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几种主要模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干旱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这类地区,农业选择怎样的模式和路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有诸多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8.
简讯     
农业部: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农业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召开全国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强调旱作区已成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下一阶段,要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旱作农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具体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间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建设,加强坡耕地治理改造,加强田型调整。二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围绕作物集成技术、抓住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6月7日,农业部、财政部在甘肃省兰州市联合召开部分省区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抗旱减灾夺丰收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旱作区已成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全省70%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旱作农业省份。特殊的省情,决定了甘肃必须趋利避害,把大力发展旱作特色农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围绕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自然降水经济效果的关键,是用好自然降水,使其充分发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这是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地区,当前农业增产的战略性问题。 雨养农业,我们称它为“旱作农业”,其所以成为农业生产的战略性问题,是因为旱作农业的丰欠已直接左右着当前的农业生产。就全国来讲,全国耕地就是把现有一切水源比较好的利用起来,也只能达到1/3到1/2的水地(包括水田、水浇地),也就是说,仍有2/3到1/2的耕地是旱作农业。从山西来看,全省在册耕地面积1981年为5,840.9万亩,其中水田水浇地面积为1,659.7万亩,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耕地面积10917.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8734.24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纵观我区粮食生产历史,可以看出,旱作农业的丰欠左右着全面粮食形势,直接影响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建设旱作基本农田的措施和标准,可以改善农业生态条件。提高旱作农业产量。目前我区旱作农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是:水资源缺乏,旱灾频繁;耕地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条件差;科学种m水平低。投入不足。这些特点对旱作农业发展不利,但我区旱作区光能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土壤类型多,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旱作农业不外有机和旱作两个特点,研究其技术措施,主要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抗旱耕作两个方面着手,从运城地区的情况看,可行的措施有以下五点: 一、大养其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既是土壤肥力的尺度,也是土壤抗旱能力的标志。据测定,有机质含量高的耕地,比含量低的耕地同时期内蒸发量大大减少。而同样降水的有效性则大大提高。多年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忽视有机质的补充,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据调查,目前运城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以上的耕地仅占全区耕地的10%,含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节水农业持续推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预测到2030年我国水资源缺口将由现在的400亿立方米扩大到4000亿立方米;(2)21世纪生物节水技术将逐步取代当今工程节水技术的主导地位,形成以生物节水为中心的节水农业系统;(3)灌溉农业类型区推广主体功能为提高灌溉水有效性、稳定灌溉面积和灌区粮食总产的“输水工程+常规节灌+水价控制”节水农业模式,旱作农业类型区推广主体功能为提高降水生产效率、抗旱灌溉和增加旱作区粮食总产的“集水工程+现代喷微灌+农艺措施”节水农业模式;(4)启动灌溉水市场是节水农业可持续推进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调整旱作农业地区生产构结的战略意义 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主要指秦岭——淮河以北的半干旱、半湿润的农业地区。本地区包括东北平原中西部,内蒙古高原中东部,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以及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山前低山丘陵等地。如果将西北干旱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灌溉。新疆的农业气候条件决定了新疆及兵团农业发展必须以灌溉为主。而发展节水农业将是新疆农业的根本出路。兵团目前农业用水115亿m^3,占总供水量的98.8%。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兵团的工业发展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镇)人口比例将继续提高,生态用水的压力将增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辽宁省西北地区自然经济特点和长时期抗旱避灾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该地区干旱少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借鉴过去旱作节水的工作经验,从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角度出发,在对阜新、朝阳两市调研的基础上,对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其重要意义在于,采取怎样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抗旱避灾、恢复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机旱作农业是传统农业中的精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旱作农业在山区商品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据1979年统计,全区481万亩耕地中(习惯面积)旱作耕地426万亩,占88.5%。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85.673万斤,其中旱粮158.073万斤,占总产85.1%。在33,467万元的种植业产值中,旱作产值占90.1%。林业收入中有40%的经济林收入来自旱地;畜牧业产值中有71%的收入来自旱粮及其副产物转化。全区2.2亿元的农产品商品总值中有95%直接和间接来自旱作产品。上述数字证明,旱作农业是山区经济的支柱,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在"滴水贵于油"的甘肃省,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被称为"甘肃模式"。记者近日走进甘肃,就此专访了甘肃省农牧厅武文斌厅长。"甘肃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全省70%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水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03,(23):56-57
干旱是我国各类气象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水剂的使用正是旱作农业生产节水措施之一。一、保水剂的功能1.保水。使用保水剂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中渗入保水剂后,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