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石油自给能力不足,进口来源市场单一,石油战略储备尚未成熟等因素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我国必须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新型可替代能源,构建多元化的石油进口体系,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石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资源石油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经济将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涨,进口石油份额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履行协议条款开放市场,这导致中国的石油供给安全风险增加;文章提出,中国可通过增加后备储量,建立完善的储备体系,实现进口多元化,推广使用替代品化解风险,全面提高石油供给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3.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石油价格历史变化趋势及我国石油现状,论述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我国规避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和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现实状况,以发展的眼光,提出保障我国国家能源安全的五大基本对策,即建立石油安全战略储备、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巩固周边贸易伙伴、参与和组建世界性或区域性经济组织、打造“中国石油航母”。  相似文献   

5.
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对比而言,石油商业储备更具有灵活及时地稳定市场的作用,其体系建设的意义重大.以较高的对外依赖及复杂的国际石油进口形势为背景,文章从"以民为本"、"和谐社会"、"政企双赢"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我国的石油商业储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国石油商业储备具有的设备条件和经济条件,设计了我国石油商业储备体系的结构由主体、协同体和外延体三部分组成,进行了总体发展三步走战略规划和区域布局.给出了七个方面系统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者或机构对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与参数的不同,预测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见表1)。2000年地矿部张抗等人测算的114.1亿吨比较可信(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上的预测值接近)。既使按照最高预测值175亿吨和以目前的1.6亿吨石油产量计算,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国内CPI持续走高,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在高位动荡中不断上升,这两者的变化趋势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而特有的不稳定性、难预见性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发展我国自主的石油经济势在必行。通过大力拓宽勘探领域,逐步增加石油储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发展新能源,方可实现我国石油经济的良性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耗与日俱增,进口连年扩大,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目益显著.本文分析我国当前石油安全形势,提出强化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供应七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我国石油需求流程图提出了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供应的七大战略 :(1)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尤其是西部地区和海域 ;(2 )开发我国未动用 ,即低效益、高成本的石油储量 ;(3 )加快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4 )尽早开辟国内石油期货市场 ,建立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 ;(5 )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境外石油资源 ;(6)实行石油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 ;(7)加快国内远洋运油船队的建设 ,促进运输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商业储备管理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依照适度集中、政企分开、机构精干的原则,建立由中央统一管理,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相互分离的三级石油商业储备管理模式。决策层是国家石油流通主管部门,可设立国家石油商业储备办公室作为具体办事机构,管理层是石油公司储备分公司,属独立核算的特别法人机构,操作层包括石油公司下设的区域石油储备基地公司,从而实现石油商业储备一体化分工协作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油价暴涨背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能源,对一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使某些西方大国不惜动用武力来试图控制国外的石油资源。我国目前面临的状况是:国际油价高企,在强劲经济的拉动下我国石油需求持续增长,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供求失衡不断扩大,对国际石油供应的担忧也日益严重。文章就国内目前高油价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石油供求现状、石油进口价格、风险等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力开展石油期货贸易,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油价原因透视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其价格持续走高必然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 ,每桶石油价格上涨 1 0美元 ,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 0 5 % ,使经济增长率降低 0 2 5 % ,失业率增长 0 0 1 %。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中国 ,无疑会受到国际高油价的影响。本文回顾了 2 0 0 4年 1~ 9月国内外油价走势 ,对高油价原因进行了透视 ,分析了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的卖方市场。然而在1985年底至1986年,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连续7个月油价暴跌局面,跌幅高达67%,并最终导致第三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此次油价暴跌扭转了长期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趋势,给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对战后历史上的第一次油价暴跌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回顾,认为油价暴跌总体上对石油进口国有利而对石油输出国不利,并冲击了石油工业的发展,放慢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供给侧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角度,还是从遵从国际社会道义,承担起大国应有的担当出发,我国都面临的巨大的减排压力,在国内企业减排自觉性不强,碳排放权交易收效不明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再次被推上议事日程。选取1970—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全球碳排放总量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对全球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认为将单次价格变化的政策,如征收碳税,作为控制碳排放的手段措施,在短期内收效明显,并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短期效果越明显,但政策作用期也更短;长期内,不管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还是市场化较低的区域,单次石油价格变化对碳排放量都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石油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受资源丰度、勘探进展及开发强度等因素影响,世界石油供应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世界石油供应多元化的格局不仅形成,而且正不断得到强化。在供应多元化的基础上,石油市场构成已从垄断性向竞争性转变,供求关系将在决定油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投机行为仍将左右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的步伐和幅度,一定范围内的油价波动将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石油及其制品,无论作为生产中的中间投入,还是用于居民生活消费,都是一次性消费品,石油交易在本原上应属于产品市场.由于期货市场的发展,国际石油市场投机性增强,属性发生变异-从产品市场演变为具有产品市场和虚拟经济市场双重性的市场,并形成经济泡沫.在这样的市场上,消费者要被迫按资产价格购买消费品.这类泡沫很难消除,中国宜调整能源战略,以适应形势,抵御损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谋求长治久安之计.  相似文献   

17.
何鸿  王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3):18-20,54,55
突发事件造成的重大石油供应中断前后油价的变化取决于:供应中断的规模、直接供应中断恢复的时间、突发事件有无引发其他事件造成新的供应中断的可能、欧佩克对待供应中断的态度和国际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干预等因素。欧佩克对各类供应中断均会作出增产决定,其总产量将达到甚至超过突发事件前的总产量。产油国战争或罢工结束时的油价基本和突发事件前相当,战争或罢工事件结束对油价的影响作用结束。革命结束时的油价要高于革命前,革命事件对油价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成分分解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X12和HP滤波的方法,对国际国内油价序列进行了分解比较,得出四个结论.一是国内原油价格反映了我国自身的需求特点;二是高油价时期,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强烈和敏感;三是通常情况下我国油价的不规则成分小于国际油价,但在突发事件时期,特别是在高油价时期比国际油价表现得更加剧烈;四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