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产业转移承接地效应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地作为要素的接受者,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素转移后其配置效率是否改进、要素流动外部性发挥的路径是否通畅,对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承接地是否具备承接产业的能力,并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要素报酬率,以及承接地是否具备识别并利用要素流动外部性的能力,是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发生的约束条件。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以"引进融合,鼓励规范"的态度对待移入产业,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做好配套工作,注重自我发展;鼓励支持移入产业发挥积极作用;规范移入产业发展,合理规避负面效应;动员和激励内在潜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侯冰清 《现代商业》2014,(1):144-145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商丘市作为中西部东向对接东部地区的"桥头堡",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分析商丘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困难,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六个方面的对策,给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性、资源性和承接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12日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马鞍山带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看到产业转移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要看到其带来的不利影响,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要理性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承接产业转移的盲目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承接转移产业,使承接的转移产业成为马鞍山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大趋势下不可避免地要参与积极承接。承接产业转移对黑龙江省的积极影响有优化产业结构、补充生产要素、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等;而消极影响有加深环境污染、加速资源消耗、扩大产业发展差距和造成产业空心化等。黑龙江省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承接产业转移,以规避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部地区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显现,世界金融危机更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河南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河南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提高产业承接地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湖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博通 《现代商业》2011,(33):73-75
利用构建的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就业转移指数对2004-2009年湖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状况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沿海向湖北的产业转移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仅是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但是湖北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这和湖北自身的产业产业承接条件较为优越有关。湖北承接的产业转移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是沿海向湖北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承接产业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企业纷纷向中部地区转移.而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却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配套实力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缺乏做大产业基础.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应充分认识产业配套的重要性,承接的产业尽可能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配套,对没有配套能力的产业要进行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对重点引资领域的配套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尽快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进中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然后指出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面临的障碍,最后从产业集聚角度提出河北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对策,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国际产业转移新浪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万商西进"工程的背景下,河南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规模增长很快,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河南应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精心选择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等,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把握机遇加快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敏 《市场论坛》2007,(11):1-4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如何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广西的条件,加快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文章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分析了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特点及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间产业转移及承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出现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产业区际转移的规模取决于产业转移的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当前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阻力大于动力,产业的区际转移尚未形成规模。要加快产业转移速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产业转移的动力,降低产业转移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辽 《财经论丛》2016,(6):3-10
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显著依赖于初始产业布局,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对外产业转移的确会降低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来自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流入最终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级巢湖市被拆分后,县级巢湖市要重新定位。鉴于此,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产业承接观念;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产业转移瓶颈;围绕产业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给力产业转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尽快将巢湖市真正打造成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建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块高地。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产业转移收获很大,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少。对转出地和承载地而言,均存在产业转移成本。有效的产业转移路径要求转出地和承载地双方的收益均大于成本,由此使双方的福利均得到改善。政府在产业转移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企业微观个体的利益得失,注重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降低产业转移成本。通过完善要素市场流动和区域间差别化发展,降低制度成本;加强区域环境监控和社会人员培训,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8.
在近10年安徽省外贸情况及其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省外贸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如传统加工贸易面临困境,人才流失多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和对全局性产业布局的协调。对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注意产业升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转移的资金支持,加大产业的集聚效应,做好产业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价值链、产业转移与国家产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安全问题,是全球价值链升级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分离与转移的必然结果。通过价值链理论回顾与分析,揭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重新界定国家产业安全的本质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机制,有利于我国产业安全管理与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