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质效兴农、产业结构优化兴农、动力转化兴农、绿色生态兴农、扩大开放兴农和社会发展兴农等方面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对2016—2020年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评价,随后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稳,则百业兴”。湖北乃中部崛起之战略重地.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作为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政策惠农、依法兴农、立法为农、执法护农”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都提出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部署要求。作为农业大省,我们要结合黑龙江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李克强总理的部署,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方向,紧扣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条主线,突出农业转型升级、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持续增收三大任务,加快现代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职责,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全面开发农业农村人才资源,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广西"三农"工作大发展。完善评价机制,为充分使用、激励、开发人才打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江苏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谋划,整体部署,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江苏农业农村经济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收入连年增加,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快速增长,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积蓄了由增产导向  相似文献   

6.
动态     
正1乡村振兴战略开局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优今年以来,我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增强。我国农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上半年,全国有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150个县开展全程绿色防控试点;204个畜牧大县整建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发展质量提升,有力保障了农业有效供给。上半年,全国新认证绿色农产品4504个、有机农产品161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对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知识型、技能  相似文献   

8.
正七月的福州,热情似火。今年2月6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这里宣布启动"农业质量年"行动,发出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福州,举行质量兴农万里行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对"农业质量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宣传、再展示,全面掀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0.
<正>功以才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三农"工作和人才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为农业农村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自1980年创立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必由之路,是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重点工作。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我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和谐、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一号文件先后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阐述和部署,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路径,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积极推进人才强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在进入2020年之际,农业农村部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新明确了质量兴农战略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及重点任务,制定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建设高质量农业农村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农村工作通讯》2011,(20):11-11
本刊讯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农业农村人才规划》)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关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是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进一步细化落实,是新时期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农业战略科学家是确保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少数”。华中农业大学在改革开放40余年中,自主培养出“两邓一张”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战略科学家,探析他们的精神特质、角色定位和成长路径,对于新时代培育更多农业战略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制度建设的继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生产组织结构制度的建设;同时,农业适度规模是农村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体制改革等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引领地方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抓手。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成为趋势。农产品生产需要土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需要平台。农业展会可以立体宣传和交流农产品信息,全方位展示、宣传、推  相似文献   

19.
邵雨薇 《山西农经》2022,(1):140-142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来具体实施。打造一支懂技术、能创新、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西部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文章研究了西部农村地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农业品牌建设,实用人才引进、培训、评价及管理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