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折色即税粮折征。明政府对折色对象、种类及其实施程序等都有一定要求。明时期,风阳府灾荒迭发。明政府在风阳府开展救荒时,就曾采取了折色这一荒政手段。就明代风阳府情况而论,首先在折色次数上。嘉靖年间以后的年次大大多于其前时期;其次,折色种类方面,成化时期以前以征他物为主,但从帚泰年间始,折色主要为征银;再次,改折税粮在漕粮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折征银两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灾荒的轻重程度。同时,改折价格在明前期与后期、夏税与秋税、正兑与改兑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最后,折色虽具有减缓百姓税负、缓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等作用,但受制度和体制,以及灾荒打击下的非“常”社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折色之举往往难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明代松江府官布的征解从全部征收实物到本、折兼收,在清代前期,经过两次改折之后,折色比例进一步扩大,而本色官布的征收比例则不断缩小,折色的征收成为常态。本、折官布价银等费用的编征,在清代前期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征银总额远超明代。而官布的征解方式则由明代的民办民解转变为清代的官办官解,革除了明代在佥民办运过程中的各种积弊,并从制度上逐步加以完善,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管,明确官吏的职责,缩短官布从价银的编征到办解上纳的整个流程,有效地降低了官府员役从中侵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出于加强国防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封建统治等现实需要,明王朝十分重视发展以养马养牛为主体的畜牧业。作为拱卫京师(后为南京)的重要屏障,明代合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最为重要的以畜养马牛为主业的畜牧业养殖基地之一。明王朝特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关于养马养牛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以及在具体牧养实践过程中对相关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对有明一代合肥地区马牛牧养业影响深远。有明一代,合肥地区的养马政策和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变更的过程,总的来看,养马户的负担有日渐加重甚至破产的趋势。为了减轻养马户的沉重负担,封建官府对合肥地区理应进贡的马匹实行了或蠲免,或减征,或改征折色,或暂停征收所欠马价等变通措施。文献关于明代合肥地区养牛业的记载相对较少,但从中仍可看到当地官牛民养的一些实况以及养牛户所承受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4.
近来研究指出,边镇月粮常折价与粮米常价一致,月粮临时调整折价则反映了极端粮价,打破了学界关于明代边镇粮价高昂的认识。但随着北边军事形势的变化,九边粮价与月粮折价的关系存在变动。根据边镇督抚奏议,九边承平时期粮米常价与军士月粮常折价基本一致,当边镇整体军事压力增大,粮米常价上涨到1钱/市斗以上,导致月粮折价低于粮米常价。局部灾荒、虏患时期,边镇会临时提高月粮折价,但仍低于粮米时估,这是由于边镇月粮折价存在有减无增的上限原则。时间上,明代中后期九边粮价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北方军事威胁从西向东转移,边镇月粮折价与粮米常价比值亦随之降低。最终,边镇根据粮价调整月粮发放的本、折比例,节省边储。  相似文献   

5.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涨,百价涨,粮价跌,市价落。粮食价格一头牵着千百万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一头连着广大城乡粮食消费者的利益,中间与经营者的损益息息相关。粮食价格可谓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对于稳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兼顾产、供、销各方利益,协调各部门的经济关系,保证国家财政、信贷户卜【、物资以及市场的平衡,加速四比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也是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  相似文献   

6.
明代茶户的户役与茶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边茶易马的茶叶外销体系是以茶户的户役制为核心,从而实现对茶产区进行茶业经济统治的。本文集中考察明朝茶户户役制的基本内容、茶课及其由本色向折色的转化,并对茶业户役制的性质及影响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是指新股一级市场的发行价低于二级市场的上市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明显高于发行价,上市首日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IPO抑价使得IPO的投资者获得了超过正常的股票收益率。该现象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公开的,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其内在价值,而发行价格也是按市场的需求情况确定,新股上市的首日价格不应该显著高于发行价格。然而,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IPO抑价在各国普遍存在,但抑价程度和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承担的、与借入资金相关的利息和其他费用,通常包括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存在着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观点的争论,借款费用化是指,将借款费用计入费用发生的当期损益中;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将与建造或生产某项资产直接相关的借款费用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中。1.借款费用是否要予以资本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3年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规定:借款费用处理的基准方法是费用化,而资本化只是作为允许选…  相似文献   

9.
马政与明代华北平原的人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人、马、地之间的关系变化,探讨了明代华北平原农业系统内部的 生态关系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与生态的关系。明初,华北平原宽松的人地 关系推动军马养殖的迅速发展,到成化年间,人口压力开始抑制养马的发展,明中后 期,在人口进一步增长的条件下,养马数量大幅度下降。与此相适应,明王朝的养马制 度也发生了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企业兼并折价收购帐务处理的探讨杨景江杨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掀起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兼并实质上是一种“产权”有价转让行为,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本文...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国家出台家电以旧换新办法,同时,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所谓以旧换新就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折价收回同类旧货物,并以折价款冲减货物价款的一种销售方式。那么,家电以旧换新这种销售方式,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处理?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不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探因况培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会计中稳健主义的具体运用。它是指企业存货计价,在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时按成本计价,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按市价计价。这里,存货的市价指的是它的重置价格(在商业企业为购价,在制造业企业为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一、能否严格按“合同法”办事?(一)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由文字凭据组成,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签字或盖章,载有关于粮食买卖的合同权利义务。在农村不宜使用口头协议、花名册、村委会统一造册和村干部统一担保。(二)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⑧解决争议办法。二、是否订价?合同书的内容包括价款。收获时订价低于市价,粮食企业按市价收购,否则按订价收购。采用二次结算办法进行价格补贴的两种:一是下级政府先行制定的购价低于上级出…  相似文献   

14.
稳健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高估资产和夸大权益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以有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理论基础就是稳健原则在存货会计上的具体运用。一、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就低法及其会计处理1.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理论依据存货的计价通常都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则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中较低者计价,即当成本低于市价时,期末存货按成本…  相似文献   

15.
森林转让的问题与对策张沈龙森林转让是指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按一定的程序,以有偿的方式,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经济行为。包括森林抵偿、森林抵押、森林拍卖和林地经营租赁,以及以森林为标的物的折价入股,发行股票、债券。森林拍卖包括可采伐的林木转让和中幼林...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秦皇岛三个市辖区“大”“小”产权房市场交易价格数据,探究产权残缺在住房交易价格中的折价效应,并测度其中由于产权残缺引致的教育资源差异对交易价格的影响。研究方法:Hedonic特征价格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结果:(1)产权残缺的折价效应在理论上包括产权不清导致交易成本升高所带来投资价值的折价,以及无法享受完整产权所保障的公共服务而导致使用价值的折价。(2)控制其他因素,秦皇岛“小产权房”相较“大产权房”折价约42.31%。(3)“小产权房”折价效应中约25.81%可归因于无法享受完整产权所保障的公共基础教育资源。研究结论:产权残缺的折价效应客观存在,深入探讨产权残缺对“小产权房”价格的影响对理解不动产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并在实践中为化解产权残缺带来的负外部性提供可能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国家是这块地的所有权者江苏兴化县钓鱼乡土管所李富广笔者认为,高某拆建之地属国家所有。其理由是;木工房是原县手工业社的,县手工业社的用地是60年代中期通过行政划拨方式从农村集体组织中取得的。手工业社破产解散后,附属小厂房在财产清算抵债时,相继折价抵债或...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体经济的发展,是在法律规范下的一种市场行为   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受理和审查公民从事个体工商业的申请,确认其从事个体工商业资格的过程,是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我国工商登记管理制度有史可查的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社会采取“市籍”的方法进行登记管理。凡是经商和从事工匠的要到官府登记,取得“市籍”后,才能成为合法的商人,官府凭“市籍”进行收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依然还保持着其原有的雏形。这说明,个体登记管理,是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区)的58个县(市)1989~1992年的监测数据,对其农业用地结构调整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各县(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特点。指出在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中需要处理好:用地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结构调整中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园地调整中面积数量与栽培品种、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泽相 《农家之友》2007,(7S):51-52
一、巧借“差异”赚钱多 (一)时间差。如能使农产品提前或延后上市,价既高又好销。如近年来大棚里的桃、樱桃、草莓、青葱等,均分别增值数倍乃至十几倍;棚内育苗移栽的地膜土豆早上市1个月,也增值数倍;晚西瓜、晚香瓜、晚番茄、晚豆角、晚青椒价也是旺季的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