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之前,记者听到北京的一些开发商谈到外地房企进京发展,一方面表现得有压力,另一方面也表示十分欢迎,他们一致认为。外地房企给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春风。使得北京的住宅品质得到了提升,也改变了北京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5.
6.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2008年对北京全境的一次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首先讨论了北京城市居民迁居距离的数量特征、阶段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接下来讨论了北京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迁居数量特征,最后研究了跨区县人口迁居的空间模式特征,不仅刻画了跨区县人口迁居流场的总体特征,并在对比不同时期迁居流场的基础上总结了人口迁居在空间模式上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7.
8.
9.
10.
风险社会中的城市居住生活安全及其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居住功能与城市所具有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居住生活既存在着基本的生存安全问题,也存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问题。大规模拆除式城市更新、住房开发的过度金融化、异化的住房租赁市场成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根源的分析,认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取决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基础性制度对居住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住房政策、开发规制、城市更新等城市政策对于居住这一基本民生问题的目标导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话剧是关乎一个文化形式能否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光靠一些有信念的人凭靠理想来支撑,我们的力量很单薄,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好。" 相似文献
12.
观点人类对居住的要求并不仅满足于安,还要追求其乐和美。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已向更高层面迈进。 相似文献
13.
居住功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其时空分异格局与模式直接影响了住房供需、职住平衡及群体层级分化等关键问题。既有研究缺乏从居住功能细分类视角运用细粒度、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居住时空演进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亦鲜有基于居住空间类型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和探索。首先判定了居住功能更新的时空分异阶段:中心城区改建均衡,多中心商品房建设,外建内改,中心城区社区更新、社区更新外延与城郊保障房兴建。尔后,探究了镇街尺度的演化热点并综合凝练六类居住空间更新模式:社区更新主导模式、保障房主导模式、混住房主导模式、商品房主导模式、组合建设模式、改建一体模式。最后,归因分析发现商品房和混住房布局受人口分布、区位与交通通达性影响较强烈,政策影响对于其建设分布有宏观引导作用;保障房建设强度以及分布主要受住房保障政策的作用;人口分布以及社区属性是社区更新的原始推动力;大事件触媒对居住功能总体演化会产生阶段性强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居民对居住生活大致满意,但开发商提供的产品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此次研究是在住宅开发研究上的一个新起点。它给房地产开发两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雍容华贵的"女主人"、幽醇的红酒、玉兰花的香气在暗中浮动…… 11月9日晚,科美·东篱徐艺玲、土人景观庞伟、翰华建筑设计冼剑雄、韦格斯扬区伟勤、域度设计黄劲、绿色文化传播关鸣、美国哈佛大学景观硕士易道广州公司肖蕾、美院赵健、王维加、集美设计饶小丹、新城市集团曹志伟、雅居乐郎梅等,50余来自景观界、装饰界、地产界、时尚界以及媒体界的朋友在同一时间,被一个叫做"品味,居住的内与外"的话题所吸引,相聚在这样一个透着神秘而惊艳色调、荡漾着咖啡与红酒香气、传递着轻松与笑意的场地。探讨、品味、遐想;批判、弘扬、追求,在温馨中重新认识感悟完美私家花园生活的设计元素与品质真谛。 相似文献
16.
17.
3月29日,北京万科第三届植树节拉开帷幕,来自万科城市花园、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万科西山庭院、万科四季花城五个已入住社区的数百个业主家庭共聚一堂,共同携手播撒一丛翠绿,见证对自己家园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居住、生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农民工不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而是繁荣城乡、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享受农民工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保护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非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其中胡同街区的居住条件较差,对此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有所成效,但难以解决居住问题。以2017年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青龙炮局胡同为例,通过调研基础建筑和人本数据,叠加专项行动揭示的违建数据,综合描述居住空间形态并分析街区、院落、家庭和居住空间形态的关系框架。从人本角度,探讨治理和提升非保护性胡同居住问题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走进一处正在施工的大型工地,50多名民工就住在工地的地下室里。进了门后见到,地下室面积很大,用彩条布和模板隔起来后,形成一间间小房子,里面摆满了一张张床,男民工住外面,女民工住里面。令民工担心的还不是不便和尴尬,堆积在一起的彩条布、木板、棉被、衣服等都是易燃物,一旦不小心引起火灾,那可不好办了。(11月5日《武汉晚报》)50多名男女混居地下室只是农民工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对生活质量表示满意的仅为三成,而在对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