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税收治理中的涉税信息披露政策是提高税收透明度、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重要规制工具。本文以我国自2016年起实施的国别报告制度为例,基于2010—2019年具有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上市企业样本,探究了涉税信息披露对跨国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反避税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别报告抑制了我国的跨国企业避税,使企业实际税率相对平均上升7.4%。这一抑制避税的效果具有溢出效应,使总收入在填报门槛以下400万元范围内的企业避税程度降低。机制分析表明,国别报告主要通过缓解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增加声誉成本机制抑制避税。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别报告对于在积极参与信息交换的地区投资的企业、在信息交换完整性高的地区投资的企业和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的避税程度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别报告制度、打击跨国企业逃避税、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治理体系重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效应和政府防避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斌 《财贸经济》2003,(7):16-21
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转让定价的避税效果,着眼于通过经营活动的策划降低x值(子公司的税后利润汇回母公司部分的百分比)和TB值(子公司所在国的实际税率),即首先尽量避免将税后利润汇回位于高税国的母公司,以便使x值尽量接近于零;其次是将子公司安排在无所得税或所得税税率很低的国家或地区,即减少的值.政府防止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程序是认定关联企业的存在、运用正常交易价格原则、进行可比性分析、选择具体的方法对转让定价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正>冒着巨大风险偷税漏税并不是明智之举;到处钻法律漏洞的“避税高手”也终究会受到法律制裁。聪明的生意人会选择——合理避税。从投资到经营,常用的避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行业不同税率不同在进行投资之前,应该慎重考虑投资产业的类型。国家对于不同类型的产业,税收政策也不相同。《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以下机构可享受税收减免优惠:  相似文献   

4.
论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都进行了较大调整,这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从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提出税务筹划的建议,以供企业合理避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在我国正式实施。新税法关于税前扣除项目、税收优惠的具体规定将影响企业的税前利润计算,同时结合税率的改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利益。另外.新税法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了资本的筹集和使用成本.刺激了企业筹资、投资的积极性,减轻了税收阻碍效应。  相似文献   

6.
刘忠  李殷 《财贸经济》2019,40(7):5-19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税收征管力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基于2002年实施的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自然实验,采用双倍差分法(DID)探讨了税收征管对企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税收征管力度的下降会降低企业的TFP水平;(2)机制探讨过程发现,降低税收征管力度会增加企业避税行为,而避税增加会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对企业TFP产生负面影响;(3)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征管对非高新技术企业、非民族自治区域企业以及高避税程度企业的TFP的负面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未来的税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一、提供税收优惠(一)税收优惠区内企业所得税为16%(区外为20%):减免5~10年财政税、土地税和交通运输税;工业生产型和旅游休闲型特区入驻企业享有较高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技术推广型特区入驻企业适用14%的统一社会税税率(区外企业为26%);企业员工退休保险金缴纳  相似文献   

8.
2018年起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赋予了地方政府制定本地环保税率的自主裁量权,省际的梯度税率格局可能引起企业策略性迁移行为,从而产生政策非意图的结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地区间环保税率差异与污染企业跨区迁移的关系,证实了环境治理成本的不同是污染企业区际迁移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异地投资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环保税率省际差异对污染企业跨区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税率地区差异致使污染企业倾向于选择“避高就低”的迁移策略,在相对税率较低的地区设立更多异地子公司。这一现象在重污染行业及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明显,且跨区迁移呈现寻求更优市场环境和就近迁移的方向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税率差异下的跨区迁移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利润,但削弱了企业短期内绿色创新的积极性,同时造成污染转移。本文研究揭示了环保税改革可能引发的政策非意图结果,为全面评估和把握当前环保税改革的实际政策效果提供了现实证据,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环保税率差异对企业策略性行为的影响,而且也为中国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及有的放矢地协调地区间环境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现行规定,不论是“全资”或是“控股”企业,为了要完整地反映母子公司的经济关系,投资企业(以下简称母公司)必须采用权益法核算,并要求被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子公司)纳入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企业对此类投资业务所作的会计处理,如果依据目前各类专业书刊或教科书在这方面的一般要求,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针对“权益法”下股权投资收益的核算,理论上归纳起来都可以这样阐述:当母公司收到子公司的利润,母公司作为减少长期投资处理,借记“银行存  相似文献   

10.
<正> 国际税收是跨国经营的财务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直接关系到跨国企业的投资效益和经营收益。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中,必然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税收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及财会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并精通投资国(地区)的税法及相关投资政策,特别是要研究各国税制的差异,能熟练和充分运用这些差异,作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以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税后利润最大化。一、跨国经营地点的税务筹划仅从纳税角度考虑,显然应选择低税国为经营地点。具体应考虑有关国家所得税的征税情况,涉及税收减免优惠、税率的  相似文献   

11.
浅议企业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 ,利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 ,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 ,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面临多种纳税方案、税收陷阱及税收利益 ,企业非常有必要通过缩小课税基础、适用较低税率、延缓纳税期限、合理归属所得年度等方法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 ,认真进行合法的、系统的、同时又是有效益的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12.
税收政策与企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新的世纪,从国情出发,遵循企业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客观规律,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和走向应该是:从对高新技术产品和成果税收优惠为主,转向重点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为主;税收政策的产业性优惠与区域性优惠相结合,以产业性优惠为主;税收优惠方式实行税基减免、税额减免、税率优惠相结合,以税基减免优惠为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1985-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额以及外资企业有效税率之间的协整检验,计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税收优惠额和有效税率的敏感度系数。通过方差分解,指出有效税率对吸引FDI的贡献度比税收优惠额对吸引FDI的贡献度更为显著。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税收政策的变动在早期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较为明显;从长期来看,其影响力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衰减,最终趋于平稳。本文利用以上结果,分析了"两税合一"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祖国大陆制造企业的基本税率远高于台湾地区制造企业;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特定制造行业的投资吸引作用明显;但祖国大陆给予台商的潜在税收优惠政策要远远多于台湾地区,而且优惠幅度也高于台湾地区;税收优惠是吸收台商大批投资祖国大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海关》2014,(11):3-3
到中国投资兴业,利润我们全拿走,把GDP留下就行了。——一些在华跨国公司称。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约为1600家。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耗费了大量资源,为母公司创造了不菲价值,却通过避税手段转移利润,导致我国的税收大打折扣。有媒体呼吁“跨国企业应留下合理利润和税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交易层面的2000~2010年海关数据库和对外投资名录,通过双重差分法发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直接证据.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出口到低税国关联企业的价格会显著下降4.28%~7.79%,相应的出口到高税国关联企业价格会显著提高4.28%~7.79%;二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存在转让定价行为;三是双边税收协定对企业转让定价避税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以有效补充企业避税文献,并为中国反避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在华跨国公司数据,对跨国公司进行潜在分类,采用负二项回归和有限混合模型,首次估算出了利润可转移跨国公司和利润不可转移跨国公司的比重及投资税收弹性.结果发现,在华跨国公司中,利润可转移跨国公司所占比重大约为25%,利润不可转移跨国公司大约为75%;利润不可转移公司的投资税收弹性较大,且显著高于利润可转移公司的投资税收弹性.税率每上升1%,将导致利润不可转移跨国公司的投资下降2.16%,但仅导致利润可转移跨国公司的投资下降0.39%.本文还考察了企业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对跨国公司利润转移和投资税收弹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实践提供明确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古典模型的所得税与投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King and Fullerton(1984)有效税率计算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投资于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两类资产时间序列的边际有效税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投资于机器设备边际有效税率要普遍高于房屋建筑物;同时,本文还运用OECD(1991)的方法计算了我国税制对企业不同投资对象的融资方式构成的税收楔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税收政策对企业投资的融资方式产生了扭曲效应,按税收楔子大小排列的企业融资方式依次为债务融资、新股发行、留存收益.  相似文献   

19.
再 投资退税是鼓励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再投资于中国境内企业的一项重要优惠措施。根据这项措施 ,满足规定条件的外国投资者可以申请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按适用退税率计算的税款。计算公式如下 :退税额 =再投资额÷ ( 1-原实际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 )×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退税率一般情况下 ,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得出的退税额与再投资部分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适用退税率计算的税款结果一致 ,但当企业存在可以税前弥补的亏损时 ,二者结果会不一致。现举例分析如下 :例 :某外商投资企业 98年度…  相似文献   

20.
刘进  杨柳 《商业研究》2023,(5):72-80
利用中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且对劳动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均有显著缓解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在于缓解代理问题和降低避税行为;该影响在民营、外部融资依赖度高、分析师关注度低、税收优惠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