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江苏省县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所获得的2005年、2010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多个时间节点的建成区数据,开展江苏省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张分析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江苏省城镇空间发展变化。结果显示,近十年城镇空间格局的发展节奏不尽相同。从时间轴上看,2005—2010年城镇空间格局高速增长,2010—2015年城镇空间格局低速增长,近几年理性平稳增长。就发展热点区域而言,2005—2010年以苏南地区为主;2010—2015年以苏北、苏中地区为主;近几年以长江北岸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中部五省区域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发展中部五省区域经济的几个问题徐国弟中部五省地区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四周有中条山、巫山、武陵山、南岭、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山峦环抱,区内自北向南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四大水系维系,有色金属、磷化矿和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城镇较...  相似文献   

3.
作为臭氧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提升对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的时空变化认知和探寻污染产生的主要驱动因素成为实现协同治理的两大基础性关键问题。基于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市的臭氧浓度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研究长江经济带全域空间臭氧污染的特征与时空变化过程,应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格局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其局部空间的驱动差异,进而提升对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的科学认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格局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重污染区域由下游向中上游扩展;臭氧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且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空间演进特征;臭氧浓度的时空跃迁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但整体呈现一定的转移惰性;地市空间尺度的臭氧浓度时空跃迁驱动类型存在差异。上海、长沙等中下游城市表现为开放-城镇化驱动型;贵阳、昆明等上游城市表现为科技-绿化制约型。从上游至下游臭氧浓度的时空跃迁呈现出“同向制约—逆向发展—同向发展”的递变格局。  相似文献   

4.
清代长江中下游两大区域之间形成典型的地区分工模式和专业化生产格局,长江下游地区输出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商品,中游地区输出粮食、木材等土地密集型商品,两个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促成两大地区间数量巨大的大宗商品交换和物资流动,长江流域成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国内远程贸易区域。本文基于清代粮价数据,从市场整合程度、价格的空间相互作用、地区价格差三个维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1738-1820年的市场发展过程、贸易条件和地区分工模式的演变进行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市场扩张现象的阶段性过程,对“斯密型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何时达到其极限等问题作出初步的探索,进而考察长江中下游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区划从“五大经济区”、“五区一廊”到“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转变,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不断加速的新形势下,湖南如何克服内在制约因素的影响,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中长期动态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相对应,目前湖南区域经济格局也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其中东部地带包括京广沿线、京珠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从世界贸易形成到21世纪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历程,并预测21世纪世界贸易格局将演变为以区域集团鼎立为代表的新形式。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东亚将会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必将促进世界新贸易格局的加速形成,这种新变化将会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郭磊 《辽宁经济》2005,(9):14-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各国纷纷组成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区域经济集团或贸易集团来取代以前以政治军事联盟为基础的经济贸易联盟,并在合作层次上不断升级,在合作规模上积极对外扩展,国际贸易重心也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的单一重心格局,国际贸易集团化发展格局已基本确立。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与变化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关键性发展轴线,在我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占据核心位置。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体系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文章多层次客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世界贸易格局越来越多边化、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进程越来越缓慢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指出,就是打造一个世界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政治彼此信任,贸易相互开放,文化彼此包容。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贸易结构和方式日趋优化。"一带一路"涉及区域广阔,使得中国中西部对外贸易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中西部地区也面临金融市场、区域竞争、外部风险增多等诸多挑战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16,(8):23-24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刘志彪: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压倒性位置,无论采取多么严厉的环保政策都不过分,老百姓都会举双手赞成。第一,长江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地理维度看,长江横跨中国东中西三个区域,通过下游经济发达的上海、江苏等带动中上游地区发展,这是实现东中西区域协  相似文献   

11.
岳阳,是湖南唯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和临江口岸。地处“一湖”(洞庭湖)、“二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三线”(长江、京广铁路线、107国道)、“四水”(湘、资、沅、澧)的多元交汇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用。城陵矶港是湖南各地通过长江东进出海的中转站,也是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通过京广线南下的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岳阳的经济总量仅次于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发展第三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商贸服务业方面。一个地方的商业兴旺不兴旺,是第三产业发达的主要标志。岳阳市现有50多个大中型商业企业,220多…  相似文献   

12.
城镇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和人口聚集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的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我省城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个点线面结合、空间布局较为合理、整体协同的城镇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3.
贺翔  胡晖 《珠江经济》2006,(11):2-8
本文首先分析了亚洲区域贸易发展的基本格局及中国贸易的迅速增长在区域贸易发展和融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后对中国同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和进程进行阐述,分析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签订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特殊战略意图。同时结合WTO多边体制的进程和全球区域合作的背景,说明了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相关指标对一体化水平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一体化显示出以下特点:跨境贸易规模扩大;双边贸易增长率比单个国家快;以直接投资近似表现的商业存在规模占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大;投资的行业和地区分布非均衡等。现阶段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水平较低,但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欧盟等区域组织。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历史为脉络,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城镇的传统商业街市空间的演进,分析市的发展过程,并结合中国古代城镇阐述防御的城与贸易的市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石山 《湖南经济》2003,(11):33-34
重商主义指出,社会财富的积累必然要发展商业和贸易。而在现代商业和贸易中能获取最大利润的是品牌。长沙品牌不多,品牌竞争力不强,这是制约长沙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品牌文章,能有效增强长沙经济发展动力,促进长沙经济发展,为长沙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贡献。实施品牌战略是形势所迫实施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必然选择,是发展长沙经济的迫切需要。竞争呼唤品牌。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企业大量涌现,企业竞争激烈。同时国际经济竞争由资本输出、技术输出转向品牌输出,20世纪9…  相似文献   

17.
徐伟  肖荣阁 《北方经济》2008,(19):44-45
一、引言 2008年7月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中西部加速,东部减速的趋势.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珠三角和长三角靠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的阵痛时,工业大幅减速、外资投资下降,面临企业外迁、倒闭潮流.部分港商、台商选择将企业迁移内陆,加速了中西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营口是东北早期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贸易港,营口贸易及其金融体系不仅支撑了东北的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其整个贸易覆盖地区也有着深远影响。文章主要利用早期的日本调查资料,对营口贸易的发展过程、营口贸易的覆盖区域、市场网络及其运行机制、营口的贸易模式和商业构造的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反映了晚清时期以华商为主导的营口贸易对东北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历史为脉络,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城镇的传统商业街市空间的演进,分析市的发展过程,并结合中国古代城镇阐述防御的城与贸易的市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国东、中、西部的1993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等现代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FDI、进出口贸易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进口贸易均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FDI和出口贸易仅在东部构成了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也表明,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FDI、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