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部分,指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并能创造出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劳动人口。人力资本结构即社会劳动人口的素质状况、人才种类、知识构成、行业分布及与经济结构的相关关系。正确分析和认识人力资本结构现状、与经济的协调程度并研究相应对策,加大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力度,不仅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能否获得有力的支撑条件,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能否获得长期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概念在学术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在人口经济学中指的是全体人口或社会劳动者的人数;在劳动经济学中指的是劳动人口和劳动力:在管理学中指企业劳动人事关系。从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学者对人力资源的概念总是侧重描述人力的实体形态或数量方面的规定性,强调其稀缺性和有用性以及人力作为一种既存的或外生的资源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由此,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可以表述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之和。即人力资源由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组成的.包括具有现实劳动能力(即就业人口)和潜在劳动能力(含劳动年龄内的就学人口、正在求职的人口和其他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等)的所有人口。对这一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多种影响。超低生育水平所带来的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将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试图将人力资本存量作为联系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的中间变量,从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超低生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本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小玲 《北方经济》1996,(4):42-43,35
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王小玲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口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经营管理才能等...  相似文献   

5.
高春亮 《南方经济》2020,39(5):65-78
人口红利下降被认为是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劳动投入不仅包含劳动数量,还包含劳动质量,分别对应于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由于在测量上忽视了高速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影响,在机制上忽视了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分布趋同的叠加影响,容易造成人口红利贡献高估且人口资本贡献低估。文章从人口迁移视角出发,参考拉姆齐无限期界模型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方程,将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纳入分析,得出转换效应、迁移效应和共振效应,阐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趋同的微观机制,得到检验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致性框架。以2013-2016年272个样本城市进行计量检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和内生性检验表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的增长弹性排序不确定,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增长贡献超过人口红利,分组检验进一步证实人力资本贡献超过人口红利,且存在相互叠加共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共振效应。结论表明,若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的积极影响,则人口红利的贡献确实被高估,而人力资本的贡献被低估。由此得出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构筑劳动质量替代劳动数量的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6.
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的说法,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断增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7.
区域竞争重在人才竞争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获得和运用者。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的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和领衔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曾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资本(物质)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正是对这种理论的认识,一些富远见的企业把员工培训列为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9.
洪勇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8):52-54,70
中国经济由二元模式向一元模式转变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刘易斯拐点问题.文章对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异象给出了一个理论说明,解释了“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人力资本差异.本文还指出中国三十多年来之所以能通过高投资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充裕的人口红利,近几年,“民工荒”使得从表面上看人口红利行将消失,但是实际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潜在的巨额人口红利,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的措施,并指出短期内在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勇  零旻 《特区经济》2012,(6):101-103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中的某一阶段出现充足供给劳动力和高储蓄率给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人口红利之后将面临高老年人口比所导致的人口负债。本文在理论层面讨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人口红利期劳动力增长和高储蓄率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口红利期之后必须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才能保持可持续增长。研究了中国充分挖掘人口转变潜在贡献的现实困境,给出后人口红利时代的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包括人口的城市化和土地的城市化,我们通常所讲的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的城市化,即人口在城市迅速集中的现象。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表现与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无产阶段的革命和解放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久市场经济活动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能否成为具体经济活动的直接依据就值得研究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认识推进我们的观念更新,从而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俞宪忠  吕瑞江 《山东经济》1997,(5):25-27,36
所谓的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消的经济,它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车身或车经济单位(如原始公社.奴隶制庄园、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是依据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生活需要,在自然状况的资源条件下而组织其生产活动的.其劳动不必通过劳动互换,就直接在原本形态上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产品也不需要当作商品和经过市场交换.就直接在孤立状态下成为社会总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刘易斯拐点理论”拘泥于上世纪战后50年代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一种抽象理论假设,不可能预测和解释以后几十年乃至更长远世界技术革命和经济供过于求的基本趋势,劳动力就业依然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市场供过于求基本特征分析,中国更现实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口劳动素质,改善就业结构和形态,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消费能否拉动经济增长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重要原因在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尚不清楚。基于对消费—增长不同观点的述评,构建了消费—人力资本—增长的理论模型,即消费是维系劳动力简单生产、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促进劳动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消费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在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之上,利用黄金储蓄率方法对我国潜在消费规模进行初步估算,估算消费释放有可能带来的增长效应,并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包俊 《北方经济》2007,(4):64-65
随着少数民族经济及其作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如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制度因素等。人们普遍认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资本。追加资金投入是使经济增长的关键。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外部资金投人通常变为建筑和设备.而不用于追加人力资源投资时。就会使人的能力无法与实物资本齐头并进,从而限制经济发展。可见,人力资源要素在民族经济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是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以合法劳动创造财富.从而生产性地推动社会发展的那部分人口。人力资源并不等同于人口资源及人力资本,人口资源侧重人数量上的研究。人力资本侧重考虑人的质量。人力资本则是对数量、质量的综合研究。新中国成立5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民族经济中人力资源要素在质量上及数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同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其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仁 《天津经济》2004,(8):47-49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后者通常是指企业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培养手段是不断招募优秀员工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而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的说法,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为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人口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背景条件,劳动人口多并不等于人口红利。另外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使劳动力有机会和资本结合;二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存在一个强大的后备军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没有这个后备军,经济就会进入均衡状态,人口红利将消失。  相似文献   

19.
李静 《辽宁经济》2022,(7):43-46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总供给方面通过影响劳动人口、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在总需求方面通过影响储蓄、消费、国际收支影响经济增长。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本文通过递归方程引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中介变量——人力资本和消费,以沈阳市相关数据为基础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后,在落实二胎政策,完备退休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发展养老产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鲁钊阳 《发展》2007,(6):130-131
当前,重庆的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受产业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困难、城乡差距扩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其整体竞争力不强。要增强整体竞争力,重庆需要将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