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生活经济学,也叫老百姓经济学,其发源于邓小平理论的“三步目标”学说: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战略目标──基本上解决全体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战略目标──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国家水平。这三步战略目标,都是为着逐步解决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为什么现在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困难重重?为什么一个庞大的苏联突然解体?为什么一些落后国家、地区以及一些民族、宗教纠纷严重的地方,政权不断更迭,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点是,无论哪个国家(穷国或富国)、哪个地区、哪个城市…  相似文献   

2.
范建军 《财经研究》2003,29(2):8-16
本文对为什么在分要经济中人们要遵守游戏规则这个问题给出了分析“规则”、“相机抉择”和“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一个一般化的理论框架。虽然本文在模型中假定“政府”和“公众”为动态决策的两个特定的利益主体,但是在理性预期的理论框架下,本文的结论几乎适用于所有利益群体的动态决策过程。我们认为,选择最好的规则,而不是选择最优的政策,才是政策实践的常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商业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意识形态与“韦伯命题”如同西欧经济变迁引发过人们对欧洲中世纪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即宗教观念及其变革方式的关注一样,近几十年来东亚经济的迅速成长,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考。这种认识的明显特征在于,它所依据的是儒家思想的边缘、外围地区而不是它的本土或核心文化圈内的经济成长的经验;它所比照的是先发性国家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制度形态的自发成长过程中正统思想的某种适应性转化或理性化过程对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后发性国家在制度示范、传递乃至竞争面前的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的调适过程;它所着眼的依然是西方社会的那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尽管带有某种理性个人主义色彩)经由宗教或心理媒介实现行为理性进而制度理性的典型模式,而不是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东方社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给中西部的振兴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宁夏作为典型的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的奋斗目标。宁夏要争先,靠什么去争?笔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民族地区农村并不十分理想.受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和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影响,传统的以土地和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模式难以为继,国家也无力全部承担广大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因此,重建土地和家庭保障功能,建立新型的以土地和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模式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对制度选择的理性选择观加以修正,以解释后共产国家选举制度的起源和变革。我们区分出研究选举制度的设计和改革的三种观察的角度,承认决策者动机的多样性。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制度变革以及理念和理性因素在制度形成和变革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我们希望不必再从“行动”还是“结构”、“利益”还是“理念”这种二元的角度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实行民族问题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当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根本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的实践,推动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二是维护了祖国统一;三是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进步;四是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相适应,全面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作主义 (corporatism)或称三方伙伴合作的程度在当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福利制度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与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生相伴 ,相互依存 ,成为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 ;它是现代文明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预期 ,使之充分体现着我们价值观的追求 ,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和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 ,以避免当代西方福利国家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在进行经济制度的转型过程中不能忽略福利制度的转型 ,我国新工会法的颁布客观上为树立现代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法律框架的第一个支柱打下了桩基  相似文献   

9.
正交易费用下的"囚犯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囚犯难题”正确的启示不应该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有冲突、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无效率,而应该是:第一,有效的制度安排一定要构成纳什均衡。第二,制度很重要,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结果。与其说“囚犯难题”部分地奠定了非合作博弈论的理论基础,不如说它更多地揭示了制度经济学的精髓。传统分析犯了拿这个约束条件下的事去做那个约束条件下的标准或者参照的错误,完全忽视了正交易费用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正> 对消费结构既要从宏观角度(社会消费结构)和微观角度(家庭或个人消费结构)去研究,更要从中观角度(地区消费结构)去研究。一研究地区消费结构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消费结构直接和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相联系,并直接以其为基础和前提。地区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国家里,各个地区之间不论在自然条件方面,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或人口、民族状况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无不对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地区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在考察一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经济发展本身的共性提出,没有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去思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核.本文旨在从民族的角度去考察经济发展问题,剔除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共有解决方案,抛弃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片面说法,发挥“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发展、保持民族特色的作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因子,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使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钟文 《资本市场》2004,(5):27-28
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命运。在经历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转变,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4”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就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发表了讲话,其内容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要转变,如何转变等一系列内容,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一对范畴。所谓价值理性即“非自我利益的理性” ,是指人们把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用于追求终极的价值目标。它同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观有关。这种价值理性又必然地表现出“选择取向”上的“团体性”和“行为动机”上的“情感性”特征。所谓工具理性是指人的“自我利益的理性” ,与物质的、眼前的、可见的利益相关 ,引导人们重视现实的利益 ,以可计算、可衡量的标准看待问题。一、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以价值理性为主导 ,而排斥工具理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   总被引:88,自引:6,他引:88  
<正> 体制变革的方式问题,是当前制度经济分析和“过渡经济学”的一个焦点问题,吸引着世界上一大批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两种基本的改革方式,即“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究竟孰优孰劣?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何解释不同的改革方式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无疑,这些都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重要理论任务。改革方式的问题,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各种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能相互支持,也可能相互  相似文献   

15.
文化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注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不同国家地区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时,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那样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某些产业领域独占螯头,其世界领袖地位难以撼动。如德国、瑞士在精密制造领域;法国在化妆品领域;爱尔兰、印度在软件业;美国在娱乐业的杰出表现。为什么是这样一些国家在这样一些产业居行业的第一的位置?当人们发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是被这一民族大多数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规则体系强有力地支持着与这一民族文化特质相切合的产业持续发展时,成功出现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不同,每一产业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6.
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实施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何展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仍未得到系统性解释。本文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为什么既要有效授权又要技术创新,并试图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来探究其创新驱动路径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的资本经营模式和“功能定位→履职授权”的资本授权模式,两类公司探索并形成制度创新驱动路径。(2)两类公司通过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动态能力提升,形成以持续性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技术创新驱动路径。(3)利用对接机制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以此完善可能的创新驱动路径选择问题。本文从“制度—技术”双重因素视角探索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创新驱动路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新制度主义”这个词在政治科学中的出现频率已经越来越高。然而,对于什么是“新制度主义”,它与其他分析途径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对于它做出了哪种承诺或者说要揭示什么的问题等,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混淆。本文拟通过检视新近文献,对上述问题做出初步回答。事实上,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分析途径。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本文简要描述了每一个流派的起源,指出它们在分析社会和政治问题时的独到视角。从而寻求每一个流派是否有向其他两个流派学习的可能,并在结论部分讨论这三种视角的整合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一、行为金融学对现代金融学的发难1.发难点之一:“理性人”假说。现代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参照基准点是基于“理性人”假说的预期效用理论,传统的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理论均是基于预期效用理论而建立的。“理性人”假说即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人”的假说,认为人的本质是利己的,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有着始终如一的喜好———乃至人们的选择也是始终如一的。这似乎有悖常理:不管你为别人作出了什么,经济学家们似乎都不买账,认为是以“利己”为动机的;平时容易犯错误、摇摆不定、时常懊悔的我们到了经济学家的笔下就成了理性十…  相似文献   

19.
张静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乡村为切入点,引领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基层政权: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基层工作的超难度,工作的难办又使得“村官“不得不实行一些“非常手段“,哪怕是违反国家法律、引发民怨。在现实问题的冲击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基层治理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人们纷纷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力流汗。然而,在教学中有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命题感到疑惑不解:既然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有些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同志甚至由此产生误解:因为劳动生产率高→价值量低→价格低→利润低,所以企业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认识上的混乱若不消除,是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性的,提出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还大有必要。下面,就这一问题的探讨,结合《资本论》的学习,汇报三点体会,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