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密问题”自德国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提出,已争论了二三百年,至今尚无定论,但如果把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结合起来考虑,把他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看作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探讨的话,“斯密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本文对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梳理,分析“斯密问题”的源起及存在的意义,指出其对我国构建市场经济伦理制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但斯密在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维度中追寻的一种。"公正"这一思想是斯密著作中所要突出的理论精髓,从而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情感共鸣"等概念的相关论述已在现代生物试验中得到科学印证。  相似文献   

3.
论亚当·斯密对中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为了建立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体系 ,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考察了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 ,中国是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对他的经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斯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这一研究对他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对这一研究应如何评价 ?作者以为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更准确地把握斯密及其经济思想是有意义的 ,因此根据《国富论》 ,结合十八世纪中国的实际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分析。然而作者的主要结论却是斯密对中国的研究符合其整体理论需要 ,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辉煌成就,是世界经济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司马迁与亚当.斯密在经济思想的诸多领域,如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分工思想、价格思想、对资本积累的认识、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思想等方面均存在着相似或接近的认识。在经济学西学东渐、很多学者动辄"言必称西方"的今天,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应积极探寻古代经济思想和现代经济思想的契合点,扎根现实,大胆创新,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是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其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后者的全称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要探讨国民收入和财富是如何构成、增加、以及国家(或君主)的收支怎样支配是合理的.同时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经济学"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王亚南提出"中国经济学"的初衷和《中国经济原论》论著的思想,以及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来看,"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具有特定的固有涵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应用中国学者的理论经济学创新,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特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斯密问题”,其实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和提出的;在斯密的时代及对斯密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此,任何探讨“现代经济与伦理问题”的尝试,都不宜因袭历史学派关于“斯密问题”的提法或烙守由“斯密问题”衍生而来的“斯密信条”去进行。而是需另想办法,致力于辟出一个构筑”现代经济伦理”或“现代伦理经济”理论的全新论域,以便经济学与伦理学有一个消除隔膜、共话彼此的同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操论》诞生于市场经济在西方逐渐兴起的18世纪,亚当·斯密一生中对其修订过六次,它在斯密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道德情操论》已然成为市场经济持续良性运转不可或缺的“圣经”,在学术界堪称西方世界的经济《论语》。斯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充满道德、诚信、良知与责任的经济,没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无论怎样的经济繁荣,终将引发不可避免的灾难。本文以伟大的人文关怀为主题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以“客观的旁观者”之角色,重新审视人性的本源,试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汹涌浪潮中为道德争取一片栖身之所,将经济发展与道德维系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首先祝贺你们中心扩建,我认为这是献给北京大学的一个极好的礼物.严复年度经济学纪念讲座是为纪念严复先生而设立的,他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在这里庆祝严复翻译《国富论》一百周年多少有点讽刺意味.我们都知道亚当·斯密发现并发展了经济学中的劳动分工理论.他最著名的学说是所谓看不见的手理论:政府做得越少,社会变得越好,即小政府大社会.二十年前中国的国有经济占80%,而现在只剩不足35%.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欧的情况: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政府的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大发现,至今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不仅总结了自威廉·配第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而且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杜尔哥对斯密学说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伦理的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历来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研究、评价、探讨社会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经济运行以及资源如何配置。因此将中国经济学定位于伦理的经济学,这既是对斯密经济思想的继承,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王子”的政治经济学,其社会性、历史性、理论性、时间性、方法论和思想性都浑然一体,在这里,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经济政策甚至行政学都有其内在的关联,它正是这些特征的统一。因此,将中国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对中国经济学的现在和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学家和学者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正确的方法论,无疑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具有想象力的思维科学,唯有这样,中国经济学才能摆脱落后的、始终追随西方经济学,亦步亦趋,而很少有自己学说创新的贫乏、滞后的状态,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产生出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选的经济学家,这是现实和时代的迫切要求。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倡导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的科学。中国要建立、发展市场经济,经济学就应该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学,而不是以财政、政府干预为主导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完整地提出了"经济人"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谋求私利,并且个人谋求私利的活动将自动地增进社会福利。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根据新的经济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人"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马克思则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思想,并体现于其经济学著作中。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人"的思想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这段话时常被人们作为“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论据被反复征用。其实,在斯密那里,自利作为人性的一种自然倾向,是有别于理性的。那么,何谓“理性”?西蒙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1968)中指出,理性是逻辑指引下的思考,它可以更广义地定义为问题的解决和批判的思考,但只有在强调了逻辑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学长期发展的演革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研究范式的争论:一种是以"经济人"逻辑演绎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另一种是以"演进理性"的历史主义-制度主义-演进主义为基础的非主流经济学.这两种经济学研究范式争论和碰撞了上百年.其实,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二者.主流经济学的演绎逻辑分析框架适合于分析诸如经济活动的短期优化、市场关系和企业静态结构之类的可自我实施性问题;而后者的演化分析框架则适合于分析动态的宏观经济社会问题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演进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法《伊甸条约》的案例研究发现,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虽然都出现经济思想的转变,即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主义,但这种转变对两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伊甸条约》的形成过程表明,法国受到重农学派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上信奉自由贸易主义;相反,英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却没有受到斯密经济学的影响,依然以重商主义为导向。英国的实际行动表明,它与法国签订《伊甸条约》虽然表面上符合自由贸易主义,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目的却并非如此,即经济政策与流行的经济思潮出现背离。对《伊甸条约》的经济政策史研究表明,经济政策制定者避免被流行经济学思潮所左右,对于国家命运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为制定适合本国实际的对外经济政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对流行经济学思潮的辨别力:一是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史;二是对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政策行为"观其言,察其行";三是洞悉流行的经济学思潮兴起的根源,并认识到将来走向没落的可能性;四是深入研究本国实际,并综合前三个因素,思考需要哪种经济学说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门学科的起源,都有其标志性的事物。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其公认的起源却是由亚当·斯密于1776年所著《国富论》而开启。文化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Baumol & Bowen于1966年所著的《文艺表演:其经济困局》一书而开启的。在其后的30多年里,陆续有学者试图在他们的基础上对文化经济学进行研究,但作为一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中有一条经典的"水与钻石悖论",由"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物品。"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具有很高的价值。而钻石对生命来说并不重要,所以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相似文献   

18.
道德难题的博弈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弈论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把博弈论引入到道德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道德难题.在这些道德难题中最为著名的有:霍布斯问题、斯密问题、罗尔斯问题,以及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博弈论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是从静态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动态的合作博弈,"一报还一报"策略的均衡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机制,实现仁爱原则、功利原则、正义原则和环保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劳动分工思想经斯密之手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和灵魂,但自马歇尔以后,分工思想逐渐淡出了主流学者的视野,而只存在于异端经济学流派中。不可否认,斯密将分工思想与其古典均衡思想的结合,致使其理论解释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事实上,分工展开的内在规定性与现代演化经济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分工思想的未来只能聚焦于经济系统的分工与专业化演变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公平问题在主流经济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本文认为,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经济学界整体上对亚当· 斯密的片面解读, 即将斯密的经济思想简化为 “经济人+自由放任”。1980 年代以来新一轮斯密研究热潮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 公平正义问题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现代意义上的 “分配正义” 或减少不平等、 缩小贫富差距等理念, 在古典经济学诞生之前并不存在。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的公平观主要体现为公平价格学说, 同时财产正义论开始萌芽。从阿奎那到自然法学家格劳秀斯、 普芬道夫, 皆论证私有财产权符合正义, 同时以“必需品权利” 作为补救机制, 使私有财产权与人类生存权相兼容。 洛克主张基于劳动的财产权, 其目的主要在于防止政府任意侵犯个人财产。 休谟将正义和财产权视作完全等同的概念, 并通过经验主义方法对私有财产权进行论证。 现代经济学奠基人同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重要人物的亚当· 斯密, 在公平观的发展史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 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 有对自然法学家正义理论的继承, 更重要的是, 他明确主张通过财政税收制度来减少不平等, 并提出了税收公平原则, 因而标志着公平观从财产正义转向税收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