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捐赠资产业务有两种,一是对外捐赠资产;二是接受捐赠资产。在此,笔者结合财政部财会[2003]2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3]45号文件精神,谈谈按照新文件规定的捐赠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同时,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  相似文献   

3.
企业对外捐赠资产有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两大类,可分为公益、救济性捐赠和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两种。本对非现金资产的无形资产捐赠和受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作探索。  相似文献   

4.
吴杰  胡红梅 《会计之友》2007,(5S):19-20
新会计准则基本没有涉及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会计处理,但在指南中将捐赠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改变了以往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做法。笔者认为,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税务处理不变,但会计处理应按新准则进行.以体现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全面收益观点。  相似文献   

5.
企业因接受捐赠资产使财产增加,并非企业盈利,《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作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处理,税法则要求企业计入应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 一、内资企业接受捐赠现金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柳东梅 《会计之友》2007,(9S):57-58
本文拟对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涉及所得税、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生交易和事项的类型越来越多,其中捐赠与接受捐赠资产业务也频繁出现。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都对其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捐赠与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也作了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递延税款"科目和"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但却未给出会计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了当企业在不同情况下接受捐赠时,应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9.
企业有时可能接受他人捐赠的资产。捐赠人捐赠资产,并不一定谋求对企业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力,也不会因捐赠资产而对企业承担责任。所以,捐赠人不是企业的所有者,这种捐赠也不构成企业的实收资本。但这种捐赠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条规定,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按此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作为资本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在会计处理时,记入“资本公积”科目,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对企业将受赠资产处置时如何处理作出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  相似文献   

10.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业务,旧会计准则是通过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来处理该业务的。这种做法将接受捐赠的资产“资本化”为企业所有者共有的资产,延迟了企业当期的利益分配,致使企业利益向少数股东倾斜,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实有不妥。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对该业务的处理也未做任何说明。但这一业务在实际工作中是比较常见的,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必要就该业务达成统一的处理意见。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与该业务类似的政府补助业务,认为可以借鉴政府补助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处理接受捐赠资产业务,并通过实例对此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1.
企业接受捐赠人捐赠的资产,可以分为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无论接受的是现金资产捐赠,还是非现金资产捐赠,都会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应交所得税的变化。本文主要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和工作中的问题,谈谈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税务和会计处理。一、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税务处理《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1997]财税字第77号)中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资产或进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  相似文献   

12.
企业因接受捐赠资产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这并非企业盈利所获,所以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不作收益、而作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处理;而税法中则要根据不同情况,要求企业把接受捐赠的资产作为收益,计入企业应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3.
葛建 《会计之友》2009,(12):59-60
小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会计规定记入“固定资产”、“待转资产价值”等科目,没有确认当期收入;现行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列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顼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相似文献   

14.
小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会计规定记入"固定资产"、"待转资产价值"等科目,没有确认当期收入;现行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列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ST博元接受小股东巨额股权捐赠事件为例,探讨企业应如何对接受的小股东捐赠资产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根据此案及其会计处理的财务影响分析,提出应完善企业捐赠会计准则及严格相关资产捐赠信息披露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接受外界或股东捐赠的财产,若同时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其处理可按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简称《解答三》的规定处理。但捐赠方附有特别条件,受赠方只有在满足捐赠方的条件后才能取得所有权的,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三》及相关准则未做出明确规定。笔者对此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企业接受资产捐赠的情况,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税法的规定与会计制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企业(指中国境内除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下同)既要遵守税法,又要遵守会计制度,二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有关问题解答(三)》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做了规定,即: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企业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捐赠,应按实际取得的金额,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19.
企业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有固定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商品产品等。处置这些资产的方式有出售、清算和报废等。本文仅就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出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进行探讨。例:某企业接受捐赠新设备一台,价值50万元,预计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10万元。3年后,企业出售该设备,售价60万。假设没有残值和清理费用,所得税税率为33%。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第一种处理方法:1.接受捐赠时:借:固定资产500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价值335000递延税款1650002.出售该设备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3000…  相似文献   

20.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对企业接受捐赠与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这两个文件的规定来看,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接受捐赠、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的处理。一、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一)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交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