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甘肃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甘肃为例,在利用翔实的统计资料和较为先进的计量方法对甘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甘肃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域是以县为单元的地理空间,而县域经济则是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县域经济主体实质上就是农村的自然经济。由于省域经济基础薄弱、投入有限、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资源匮乏等多元因素影响,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壮大。论文系统分析了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旨在厘清甘肃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志仪  田宝 《发展》2007,(12):134-135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甘肃69个县域的人口占全省的70.26%,但GDP仅占40.74%,财政收入只占16.24%,县域成为全省经济的薄弱环节,属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落后的区域经济.落后的经济状况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金融支持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2006年,甘肃省投放农业、乡镇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的贷款仅占县域吸收存款额的26%,县域金融资源四分之三流向中心城市,金融没能有效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考量——以永登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文  祝伟 《开发研究》2007,(3):98-102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甘肃省永登县为例,旨在说明甘肃省各县(市)如何立足于现实条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的"体"与"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方向和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着力点,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翼";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意县域经济的"体"、"翼"协同,共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增明 《发展》2008,(8):9-10
一、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具有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为主的特点,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之尾,也是农村经济之头,更多地具有农村经济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农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求所有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道县确定了“民营富县”、“开放活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新观念谋发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为加快道县发展,我们从解放思想入手,在全县上下强化五种观念。一是强化“县域经济民营为主”的观念。我们把“民营富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有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发展道路。二是强化“无外不富,无外不快”的观念。我们把扩大开放作为牵动全县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根主线,向外来资本要生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县域之间差距悬殊、产业层次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效益不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八个着力"的要求,针对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则、途径和对策措施,认为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低碳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发展为低碳县域经济。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既有发展的优势,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的限制、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应用的不足、县域经济中传统的农业、工业“高碳”发展、管理的缺位与制度的匮乏、农村落后的高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由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的思路是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实现特色经济的低碳化。通过构建特色低碳农业、特色低碳工业、特色低碳服务业来实现牡丹江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县域经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展民生经济为主,以内生型经济为主,巧借外力,激活内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中共甘肃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重大部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关键,就在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甘肃县域经济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良性...  相似文献   

12.
王光烈 《发展》2003,(12):43-4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西部县域经济多数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像甘肃这样欠发达的农业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更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人才战略中一定要树立全面的发展的人才观,扩大和延伸人才工作的触角,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甘肃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评价,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县域经济指数进行分类。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县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县域宏观经济、县域消费与金融、县域农业生产、县域人口结构、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缺陷。从提升甘肃省县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龙靖波 《湖南经济》2003,(12):48-4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山区民族贫困的保靖县,通过大力发展“五类”经济,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高速运行。繁荣农村经济,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难点和重点。保靖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完善和落实好农村各项政策。一是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规模农业。以专业村为载体,充分发挥好专业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好“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了以猪牛羊、果烟菜、茶药林等10种类型的专业村100个,专业户1000户。以柑为主的林果业、以蔬菜和烟叶为主的经作、以生…  相似文献   

15.
严继学  张斌 《发展》2010,(11):112-112
山丹县域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面貌大为改观,乡村经济突飞猛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又为山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辽宁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辽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一主三化"(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必将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实现辽宁振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辽宁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从全省74个县(市、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情况看,县域经济在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2012,(7):8-9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增强竞争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六大"特别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并且明确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县域经济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要解决市场化、产业化、工业化等方面的问题,而信息化可以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县域经济实现现代化打下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在强调县域经济发展的今天,全国各地的县域经济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身处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繁荣的大背景下,昌都地区对于本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无比关注,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昌都地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昌都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对解决地区当前"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