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剑峰  于志扬 《金融评论》2023,(1):44-61+123
资本边际产出是决定经济总供给、总需求以及金融层面利率水平、资产价格的关键变量。跨国比较研究显示,一个国家人均资本存量较低,则资本边际产出较高。但是,2010年后中国在人均资本存量依然较低的情况下,资本边际产出快速下滑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之下。对于中国面临的低人均资本存量和低资本边际产出的悖论,本文指出,这是因为人口问题——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快速下滑乃至劳动人口负增长。在单部门生产函数假设下,本文统计了79到91个国家从1982年到2019年的资本边际产出,跨国面板检验发现,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滑对于资本边际产出有显著的负向冲击。进一步基于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的两部门模型,我们发现,虽然单部门生产函数会高估中国非农部门实际资本边际产出下滑的幅度,但2010年后劳动人口增速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不过,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好消息是中国二元经济的特征还未根本改变,未来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部门的持续转移还将对中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形成支撑。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稳定人口规模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我国人才资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人均物质资本增长率、人均人才资本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1、引言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量与人均产出量的持续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数量增长和素质的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及其配置状况的改善、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加和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科技进步的加快等。根据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分别带来的增长率之和。经济增长方式采用效益型指标——集约程度进行测度。2‘经济增长方式测度的基本原理2.且产出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总量生产函数反映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投入生产的资本要素(K)和劳动要素(L)与产出总量(Y)之…  相似文献   

4.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资本形成的演变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主导型模式、转轨体制下银行主导模式和市场经济下多元化阶段。我国的资本形成比率和经济增长率形成了显著的剪刀差,资本-产出比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活动、品牌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式下将企业家生产性活动分解并把品牌资本纳入到代表性企业家生产函数中来探讨最优经济增长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发达经济体与落后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差异。基本结论是:一个经济体的最优增长依赖于经济中企业家的比例,经济中企业家的密度越大,经济增长率就越高;企业家通过权衡两类劳动对经济贡献的大小来配置劳动和创新品牌,寻求企业家活动配置组合最优,以使福利极大化。  相似文献   

7.
刘彤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18-19,32
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工具。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验证索洛模型稳定状态的存在。技术参数、储蓄率、资本的产出弹性增加,都可以提高稳态的人均资本量。技术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人们普遍认识,储蓄率短期内较为稳定,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人均资本量、单位劳动的产出和消费的影响较大。所以,应当关注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高资本的产出弹性的途径主要是发展教育,促进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出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分析宏观经济态势以相机抉择的重要参考工具。潜在产出通常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在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Levy,1963);潜在产出的增长率称为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产出缺口是在潜在产出定义上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常常表示为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或这个差额占实际产出的比率。  相似文献   

9.
资本深化带来了经济危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日两国的资本深化过程和经济危机过程的考察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紧密的相关关系。按照索洛的稳态增长条件理论,资本深化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危机。但资本—劳动比不断增长的现实最终会使资本深化远离稳态水平,越来越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和过高的人均资本量只有通过经济危机的爆发来消除和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扩大社会就业和加大民生工程支出等是防止人均资本量过高即资本深化引致经济危机爆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外部资本结构是否会呈现出系统性演变规律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外部资本结构呈现出一系列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典型化事实,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境外股权类融资规模占比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本文的理论模型为上述发现提供了基于经济体产出风险因素的解释:在经济体从最落后阶段起步而逐步发展至发达阶段的过程中,产出风险逐步降低,外部融资工具的融资成本则依经济体产出风险状况变化而调整,从而依次经历境外股权融资持续替代跨境银行贷款、境外债券融资持续替代境外股权融资两个不同阶段。实证部分验证了前文的典型化事实与理论模型。本文不仅为外部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亦有助于认识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变动趋势及其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多要素投入框架系统考察了资本、三种技能劳动和不同技能劳动内部之间的替代弹性、行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偏向性。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细分行业的资本—高技能劳动表现为互补关系,资本—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替代关系,并且资本—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倒“U”型趋势,本文测算的要素替代弹性时变特征可以为解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高技能—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互补关系,意味着相比于高技能劳动,资本对中低技能劳动的替代性更强。二是我国细分行业的全部技术水平及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行业的国内技术进步水平与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差距在2007年之后逐渐缩小,部分行业甚至出现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赶超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说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有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趋势。三是我国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和高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增加了资本与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同时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并通过提高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对增长率削弱了收入分配偏向资本的程度,该结...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本文将制度资本化并构建相应的动态方程,从而实现制度的内生化,并将内生的制度资本引入索洛模型.对模型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后发现:制度进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提高个百分点,表明加快制度升级与变革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动因;均衡点类型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技术进步率为外生给定,经济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仍有可能高于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C-D生产函数,对杭州都市圈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杭州都市圈的总产出Y与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同向变动,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分别为0.77%、0.47%。尽管各年份的产出资本弹性和产出劳动弹性相同,但是产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说明技术进步对经济所起的作用在逐年提高。最后证明了杭州都市圈的经济产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三者是存在协整关系的,这三者在长期存在一个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技术经济》2015,(11):117-126
基于RCK模型,放松了效用贴现因子不变的假设,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时间偏好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因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稳态消费和产出两者均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正相关,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稳态资本和产出。基于199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减小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应该将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财政支出的经济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的投入指标方面,应定义人均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比、经济性财政支出比三个投入指标;在财政支出的产出指标方面,应定义财政收入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财政支出资本形成拉动系数、财政支出弹性和财政支出倍率五个产出指标.这样,才能从规模与结构角度较为全面地表征财政支出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78-2005年我国资本--劳动比、资本--产出比的实证分析显示,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资本加速深化过程.回归分析扣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资本深化对就业具有挤出与补偿的双重效应,一方面资本深化降低了就业的增长率,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资本深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通过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就业产生同接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军 《经济学》2002,1(2):301-338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8.
中美生产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1952—1979年中美生产率的比较从经济学意义讲,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目前尚缺乏更有效的方法来度量技术进步作用的情况下,一般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价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生产函数理论中被定义为产出增长率与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加权和的差。我们采用美国哈佛大学乔根森(D.W.Jorgeusou)教授提供的方法论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1952—199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变化进行了测算。我们对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取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即产出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时间的超越对数型函数。因此本文给出的有关增长率或指数均系超越对数型。美国方面的数据则来自于乔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支撑,从人力资源结构与社会资本投入两个维度,运用SLM与SEM的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09—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深入探究人力资源结构、社会资本投入对地区TFP增长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结构、社会资本投入共同对地区TFP增长率产生了协同效应,且地区TFP增长率存在着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源结构、社会资本投入分别对地区TFP增长率的影响存在一个适度空间,呈现非线性关系;不同地区对人力资源结构、社会资本投入与地区TFP增长率产生了明显的异质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学术界,尽管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研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政府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而产出-资本比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生产函数,分析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对税前和税后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认为存在着一个能使产出-资本比最大化的最优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国家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弱正相关,而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2)在我国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弱负相关,财政教育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而财政科学研究支出与税后产出-资本比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