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邢晨 《魅力中国》2014,(11):306-306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而电子合同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与核心。与传统合同制度相比,电子合同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就凸显了与电子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电子合同中的法律问题有利于电子合同的完善和电子交易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去年的卓越网25元乌龙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电子订约法律特征的思考.卓越网事件属于电子订约错误,电子订约错误在表现形式和救济方式上与传统合同错误有所差异.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一些人为的或系统的原因造成的错误导致电子合同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造成合同双方的责任归属不明,合同纠纷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于我国法律在此方面规定的不足,导致此事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解析电子合同的运行,研究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给合同双方一些参考,也为我国电子合同方面的立法提供一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方莎 《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31-132
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电子合同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与核心,电子合同以其独特的订立方式向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新的挑战.实际应用中,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相比,在形式、法律效力、订立主体、合同生效、记录的证据力和管辖权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而会出现法律上的新问题.本文以电子合同为主题,探讨与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实际应用上所面对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案例入题,对当事人争议涉及的网上拍卖电子合同效力、电子错误的效力、电子证据的效力及不同类型网上拍卖法律行为的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井结合四方面有效性的法律规定,提出案例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广宇 《发展》2003,(2):16-17
合同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电子合同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每年通过网络达成的交易达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但现在的《合同法》对网上签订的电子合同还没有做详尽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电子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为达到一定目的,在网络中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的订立1.时间和地点问题。电子合同生效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开始受法律约束力的时间和地点。在国际上,各国的法律对这一规定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数据电文通讯技术以提高效率,现在很多电子商务主体开发使用了"电子代理"程序。"电子代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电子代理"是否具有订立电子商务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经"电子代理"订立的电子商务合同是否有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判断经"电子代理"订立的电子商务合同是否有效,应当考查的是其背后使用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出现"电子错误"的法律责任。"电子代理"需要新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冯勃 《辽宁经济》2020,(3):44-45
合同的签订意味着相关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层面上的确定,对于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所使用的大多是纸质合同,但由于纸质合同的签订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限制,在合同储存、档案管理和调取查看等方面都存在不便,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电子合同的创新应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为更好地把握电子合同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围绕电子合同在当代合同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国林 《特区经济》2009,240(1):247-250
合同解释是指当合同双方的共同合意无法通过证据证明时,法官或仲裁员运用一定的解释的原则、规则对合同文本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合理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阐释。在国际商事合同的解释过程中,由于各国的合同解释原则、规则都具有差异性,因此可能会发生合同解释的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问题。本文认为,合同解释作为合同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问题,其法律适用规则也应是相对独立的。合同解释首先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支配合同解释的专门法律规则,其次适用合同准据法中合同的解释规则。  相似文献   

9.
浅析电子合同主体的缔约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跃斌 《特区经济》2008,235(8):256-257
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缔结的电子合同的效力原则上仍应按现有法律规定认定,但在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采用欺骗手段使相对人相信其有行为能力而与之订立合同以及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电子合同为已经中立的或者公共的机构核准的格式合同的情况下例外。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合同形式也在发展。由计算机及其通讯网络处理业务文件作为一种新的电子化贸易工具,又称电子合同。通过电子商务活动特别是电子邮件方式订立合同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订立合同的方式。那么,你注意到利用电子邮件订立合同在法律上的特殊规定吗?电子合同是书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李卓梅 《特区经济》2007,221(6):244-245
合同的效力问题是整个合同法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合同的成立、合同是否有效等概念,本文从合同效力及其相关的合同成立、合同生效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合同效力判断的准确性,减少合同概念不清而引发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12.
合同中的胁迫构成要件是一方当事人或第三方,采取要挟其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或其他相关利益的方式,使其身体上精神上产生不自由状态,进而签订违背其本意的合同的行为就是合同中的胁迫.本文主要从相对的动态保护主义的角度对合同法中胁迫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政府应对养老难题所采取的新举措。养老服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合同的质量,还取决于政府官员管理合同的能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购买服务合同问题。合同制治理理论将公共合同管理分为整理、运作和分离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治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公众做好购买养老服务交易,政府需要优化购买服务合同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企业治理之合约安排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合约安排的视角对企业治理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激励合约设计.分析代理人剩余分享系数、努力变量、激励变量、努力成本和激励成本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经济意义,从而得出了一些主要的基本结论:第一,委托人设计的激励合约具有一定的状态依存性。第二,委托人的监管效率是合约设计的重要因素,且监管本身具有概率性。第三,委托人要关注边际业绩分享系数的作用,进而必须关注“剩余标的”本身的选择。第四,一旦委托人也对产出做出自己的贡献,代理人的风险中立性就不能保证带来最优的结果。第五,委托人“先行一步”的优势是激励合约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邱宁 《改革与战略》2009,25(6):33-35
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集体合同规定》构建了集体合同的基本制度框架,但集体合同的实施却存在法定程序没有得到严格遵守、内容空洞、续签滞后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工会的建设,以使工会能够更好地代表劳动者并敢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通过立法强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相似文献   

16.
卓洁辉 《特区经济》2010,(8):248-251
司法实践及房地产交易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视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为居间合同的看法并不妥当。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并非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契约,也非契约联立,而应为居间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委托合同构成的混合契约。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在法律适用上应采取类推适用主义,分别类推适用居间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及委托合同的相关规则,但类推时应把握当事人缔约目的在于委托房地产中介完成房地产交易活动的意图,以寻求类推适用的和谐,避免类推结果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保险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在保险实务的运用中 ,最大诚信原则主要强调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如实告知和说明义务 ,并以法律条文加以明确规定 ,但对不可抗辩条款中的健康状况不如实告知却没有规定 ,从而引发了保险合同纠纷 ,应对保险法  相似文献   

18.
合约理论的多重境界与现实演绎:粤省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必良 《改革》2012,(5):66-82
通过东进公司的土地承租案例,说明一项不稳定的合约是如何得以存在并延续的。为什么选择了一项不稳定的合约;为什么不改变合约本身,而是选择了维护原有合约的治理方式?东进公司的创新性试验就是:以合约匹配合约、以合约治理合约。文章发现以"边缘合约"维护"核心合约"的两种形式;厘清了要素合约与商品合约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东进案例对我国农业的组织化创新及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机制所具有的宏观含义。  相似文献   

19.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in Indonesia has fallen steadi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wing to a combination of reduced exploration efforts and natural decline in currently producing fields. To counter-balance declining reserves in mature oil fields and a lack of expansion of known natural gas reserves, policy makers are now pursuing exploration initiatives more energetically. However, producers have expressed deep concern about the prospects for fair cost-recovery rules, and about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more generally. Three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investment climate: resource nationalism; the anti-corruption drive; and decentralisation. Steps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take include stemming the erosion of fiscal terms in contracts and ensuring contract sanctity. And although economic nationalists will find it hard to accept, maximising the benefits to the Indonesian people of exploiting the nation's hydrocarbon resources will require the presence of the world's most efficient oper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