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土地流转中,政府规制必须维护农地正义,必须保证自己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下实现农村的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应是农地流转对政府规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的规范有序进行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越位及缺位行为又会阻碍农地流转的深入发展.为了促进农地流转,更好地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应从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角色、完善农地流转法律法规及健全土地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三方面对农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推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大批蚕食农村土地,由此产生的农地流转法律规制能力低下的问题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生存空间。研究阐述了农地流转之于农民生存权保障的意义;从农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行政权规制问题,农户与企业间利益冲突问题和农户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问题等方面揭示农地流转情对农民生存权的威胁及其根源;给出完善农地流转中的行政监督机制,创新农地流转中的组织运作机制和强化农地流转制度内在的社会保障功能社保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农村的问卷调查,反映出农民在农地流转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成为流转主体。为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保障农民的权益,本文认为,农地流转中必须建立起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建立起农村土地银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和完善农地流转的运行机制,规范和健全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户对政府在农地流转服务方面的较大需求。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随意干预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对于违背农民意愿的干预行为,广大农民都会强烈的反对。政府的介入,必须注意合理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在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缺失的条件下,政府介入农地流转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具有积极的探索性意义.而政府主导下的农地集体流转能否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农地集体流转过程中必须回答韵现实问题.本文以现有的政府主导下的农地集体流转模式为研究样本,立足于农业生产、农村内部分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现实,对政府主导下的农地集体流转的收入增长效应和普适性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对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务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的农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农地退出"和"农地使用权‘倒包'兼入股流转"两种模式实现了双溪村农地的整体流转,但在流转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保证农民长久生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府视角下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探索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的流转行为对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成熟度具有重要影响。以此为视角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可以得到政府行为下农地使用权市场流转的一般路径:农民自发流转阶段—政府获利阶段—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农民流转能力提高阶段—流转市场潜能开发阶段。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表明,其正处于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本文分析了政府补贴与价格干预两种政策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过程及其效果,认为政府补贴与最低限价政策可以较好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流转制约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目前市场和社会环境不能满足农地流转的发展,致使当前农地流转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为此,在国内有关农地流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农地流转发展中遇到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农地流转.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表明,主要限制因素为农民认识、市场、政府、体制和政策法规问题.研究结论: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人角色,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等,加快推动我国农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河北省农地流转在流转目标、行为中都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流转利益分配方面.由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加之地方政府的权利寻租行为,地方政府和农民利益博弈的结果通常是农民利益被侵占,农地非农化流转愈演愈烈.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农护农政策,并通过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改变了土地经营的外部环境,土地流转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从分析农地流转中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出发,基于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探索促进农地流转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对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直接反映现实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就参与农地流转情况对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转包和出租仍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农地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农地流转呈现出“非粮化”趋势.通过剖析当前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非粮化与粮食安全、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并提出农地流转必须兼顾粮食安全、规范政府职能、大力培育并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就业转型已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而农民就业转型的约束条件核心是土地制度的约束。本文指出土地制度的约束主要是政府政策文件的权益约束、农地经营承包权的约束、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约束和农地抵押与担保权的法律间冲突,可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确保农民在就业转型中享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权、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城乡一体土地市场等方式来平稳实现农民就业转型,并且在土地流转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农地流转不断增加,但是农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农地流转不顺畅。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的农地制度和流转特点,结合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我国农地流转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外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越来越快,但风险也随之增加。农地流转双方的道德风险、非合作博弈行为、过分追逐较低交易成本、地方政府的悖论性行为等是形成农地流转的契约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重要原因,并产生农地流转风险分担的不均衡、农民权益损害、政府公信力下降等负外部性,同时也会促进政府更加关注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等,对此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以保障农地的健康有序流转,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的高昂土地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农地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土地成本可以理解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发生的制度变迁成本,需要实现制度化的合理分担。在农地流转中,应坚持市场主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完善土地经营权人先行承担土地成本的法律制度。政府应当建立并完善农地流转和风险防范补贴制度,对土地经营权人进行适当补偿,以实现土地成本的社会分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越来越快,但风险也随之增加。农地流转双方的道德风险、非合作博弈行为、过分追逐较低交易成本、地方政府的悖论性行为等是形成农地流转的契约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重要原因,并产生农地流转风险分担的不均衡、农民权益损害、政府公信力下降等负外部性,同时也会促进政府更加关注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等,对此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以保障农地的健康有序流转,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徽省长丰县、肥西县、萧县和埇桥区1010位转出农民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运用OLS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下的农地流转期限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期限是相对收入、收入来源、租金水平、政策了解程度、农地流转期望、社会关联关系类型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政府只有设法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注重发挥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的作用,正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积极消极作用,并注意地域特征的影响,才能更有利于农地流转契约稳定。  相似文献   

19.
常伟 《农村经济》2015,(2):37-41
本文运用田野调研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农民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农民流转期限认知行为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联关系、流转期望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应考虑不同群体对于农地流转的诉求,并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对农地流转不宜期望过高,且应注意地域特征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