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晓 《走向世界》2010,(10):74-75
继去年5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奥地利上奥洲林茨市成功举办"孔子文化世界行"第一站之后,2010年新春刚过,法国卡昂市下诺曼底议会大厅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孔子文化世界行"第二站在此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2.
李平 《走向世界》2001,(1):59-60
孟子故里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与孔子的故乡曲阜毗邻,很早就被人们合称为“邹鲁”。孔子和孟子作为中国历史中的“至圣”和“亚圣”,自古又广为人知。许许多多的人都游过孔子的故乡曲阜,却又很少到过孟子的故里邹城。其实,若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离孟子的故里邹城才20公里,游一次孟子故里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3.
孔子问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不过,孔子本人既是设坛授徒的老师,也是拜师求教的学生,他自己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代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孔子的老师,就有老子、苌弘、师襄子、郯子和项橐5位,而向老子问礼,便是人们最熟悉的孔子拜师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见多认识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圣人。然而,孔子的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有的,他自己就曾明确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因为勤苦努力、孜孜以求才掌握了许多知识。孔  相似文献   

5.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1,(10):87-87
在许多人心目中,孔子大概就是一个满口仁义说教、耻于乃至反对言利的所谓圣人。这实在是对孔子的一种偏见。孔子不是道学家,他期望人们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但他从未想过也不曾为人们竖起难以跨越的标杆。他的道德期求总是以大众不难接受和易于做到为尺度,或者说,他希望人们做的,无非就是于己无损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  相似文献   

6.
吴祚来 《走向世界》2011,(6):114-114
一则文化新闻,一则教育新闻.几乎同时出现在媒体上。文化新闻是孔子的塑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教育新闻是南方科大决定自主招生.而教育部已于去年12月正式发文.批准南科大筹建(批准筹建与批准招生还有最后一公里)。曾有人主张将教师节定为孔子的生日,当时我说.孔子的生目应该是私立教育节,孔子从来都是民办教师.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官方承认.从招生到学历  相似文献   

7.
《论语》为政第十八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师,比孔子小48岁,如果用现在的区域划分,是河南登封籍的年轻学生。他虽然出身贫寒之家,还犯过罪,但在孔子的教育之下却成为名显于天下的著名教授。孔子死后,  相似文献   

8.
距今约1000年的南宋大儒朱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喻孔子思想像灯照耀中华文明发展史.无独有偶,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得奖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警告全世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一宣言如钟撞醒了世纪末孔子故乡的中国人.当西方思想、西方管理在中国不能畅通无阻的时候,中国人在进行深刻的民族自省.研究孔子、汲收孔子的智慧,以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的民族的本土的管理之路就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9.
大约距今近2500年以前的一天,一只雄鹰从空中跌落到陈国的宫廷中,身上带着一支石头箭头、楛木箭杆的箭。陈湣公派人把这支楛矢石砮拿给正在陈国做客的孔子,请教这支箭的来历。已经60多岁的孔子感慨道:这只鹰来自遥远的地方啊!博学的孔子告诉陈国的国君,在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肃慎人曾进贡过这种箭,楛矢石砮。周武王命人在楛木箭杆上刻下肃慎氏之贡矢几个字,将之赐给女婿胡公,就是陈国的第一位国  相似文献   

10.
采访对象由其文、孔令仁夫妇著名学者、山东大学教授"我24岁结婚,现在87岁了,我先生91岁了。我们过了金婚,也过了钻石婚了,但是从没红过脸。"著名学者、山东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孔子后裔孔令仁先生以惯常的从容语气告诉我们。我马上问她:原因何在?"相互信任、相互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