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校教育在近些年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问题诸如:高校建设体现出的功利心和过度行政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高校进一步的发展进步。如何借鉴西方高校科学发展的经验,推动中国高校建设的进步,从来在未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高校是当下很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龚艳 《沪港经济》2009,(1):67-67
《沪港经济》记者:我们知道埃洛耶特咨询是专注于全球高端金融人才服务与咨询的公司。在国内有很强的话语权。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你接触的人很多,你怎么定义朋友呢? 张璐: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到处都认朋友,也有人总是很防备别人。但我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  相似文献   

3.
邱林 《民营视界》2007,(3):14-15
我们倡导通过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唤醒.激发企业家非功利的慈善意识,同时,全社会公信力的提升以及建康的心态.也将为企业家的慈善意识创造良好氛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功利是一种价值,一种最基本的价值。价值学不讨论功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本文试着通过对功利价值的多方面阐述,把握功利价值的特征,期待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功利观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报章杂志对诚信的讨论让我想起一个关于诚信的童话。话说一个国王没有子嗣,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办法是给候选者每人一颗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儿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颗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因为所有的花种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这个故事的诉求很鲜明:人要诚实,因为诚实可以给你带来好处。诚信本来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却变得功利起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功利是一种价值,功利就是利益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特征,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7.
妇幼保健院贩卖婴儿、79家医院500余名医生收受药企回扣、患儿家属大闹医院、知名医生不断辞职……这个夏天,来自公立医院的负面新闻似乎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的"义利观"与中国当代的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及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存在着强烈冲突,对此,一些人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提出质疑.为了解除这些困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功利观作出比较,进而归范人们对功利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读书     
《中国经济快讯》2010,(38):69-69
《政府的本分》 政府的目标是追求GDP的增长,还是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国的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原罪?如何调整贫富分化严重的中国社会……此书可从一个角度,帮助读者理解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  相似文献   

10.
读书     
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愈发旺盛。如何在实现正义——这是法学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乃是法学的一个古老追求。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正义最大化,成为当今法律效用最大化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Article 33 of Indonesia's Constitution requires the state to ‘control’ important branches of produc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meaning of ‘control’ has been a matter of significant debate since Indonesia's independence: does it require the state to manage directly, or is regulation enough? The government has recently sought to break down government monopolies and attract private investment in key sectors. To this end it has enacted a raft of new statutes, but they have been challenged in Indonesia's new Constitutional Court. The Court has opted for the ‘direct manage ment’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33, striking down statutes that implicitly interpret it as requir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se decisions and, more broadly, problems arising from judicial intervention in economic policy formation. It also considers how the government has sought to circumvent the decisions, and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state non-compliance for the Court's future.  相似文献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