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思想家,而孟子又是继承孔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且在孔子思想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孟子在教育功能和教学方法上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闫馨月 《魅力中国》2014,(27):80-8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孔子德育思想积淀了独特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凝练了丰富的德育思想与方法,构建了中华民族极具辨识度的德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道德情感,凝聚道德认同,磨炼道德意志,履践道德行为,为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德育实效,塑造向善向仁的道德人格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充分发挥孔子德育思想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涵育功能,需要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发挥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道德育人氛围、强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孙鑫 《黑河学刊》2012,(8):81-82
电视剧《孔子》是拍摄于1990年的历史正说剧。作为历史正说剧的代表,它给我们呈现了伟大的历史人物孔子的一生。在新媒介的诠释下,我们得以审视这一伟大人物坎坷的一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全新思考。但是,作为一部历史人物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回顾,不免也会发现很多令人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5.
万爽 《理论观察》2010,(6):53-54
《论语》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从中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以及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研究《论语》中孔子的隐逸思想,对于当前的政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相似文献   

7.
《发展》2008,(12):158-158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目前传统蒙学读物广泛传播的现象及其原因,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四有"人才出发,重点论述了传统启蒙教育可供教育工作者借鉴、继承的七个方面,同时指出历史遗产具有两重性,对传统蒙学读物的传播、借鉴等要正确引导,去芜存精。  相似文献   

9.
论孔子的教师观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梦婕 《魅力中国》2009,(11):104-105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他的教师观。研究孔子有关教师的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致力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失亦有得。记录他言行的《论语》,既闪耀着他思想的光辉,也折射出他诗样人生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1.
邓伟 《魅力中国》2010,(12):27-27,30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发展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联系观;“叩其两端”、“执两用中”的矛盾观。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属于唯心辩证法,并且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相似文献   

12.
恭己正南、无为而治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无为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现途径在于德治,其合法性基础源于一种天命秩序论。在当代的政治实践中,这种无为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邵腾云 《魅力中国》2011,(17):210-21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抓住春秋时期文化下移的机遇,大兴私学,以“有教无类”为施教的基本原则,广招门徒,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是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历史上私人办学规模最大、成效最佳、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人。“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是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的“学有所教”与之一脉相承。所以历来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开启了一代教育新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宝贵敏 《新西部(上)》2007,(7X):116-117,121
该文试对孔子与庄子的治国思想进行比较,二者皆认为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追求“有为”与“无为”的结合,并在治国理想无法实现之时,表现出“不进则止”的生存智慧,舍“外王”而回落到“内圣”的境界,同时,二者所构想的理想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与“至德之世”有殊途同归之妙。所以,探讨庄子与孔子的治国思想,其实质在于探讨二者的内圣外王贯通之道。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其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后世社会变革,从汉朝独尊儒术,到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之中都可以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号召力.其中,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学派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孔子及其弟子传人对"仁"的分析透彻而坚定,而仁学思想确实给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思路.本文首先对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仁学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之后讨论了孔子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教育思想是春秋末年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丰富多彩。他把《诗》、《书》、《礼》、《乐》作为教育文本,把六艺四教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经邦济世治理天下的贤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坚持收受学生的有教无类,强调教育方法与路径的因材施教和知行合一。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不朽殿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成就人。孔子仁学是言说人之为人的道理,仁是其核心概念。仁以“爱人”为基本内涵,爱人有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两种形式。“先富后教”是孔子对民众实行教化的的基本原则。孔子仁学回答了许多超越具体时代的人的道德问题.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所以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真实孔子     
张期鹏  卢雪 《走向世界》2008,(13):60-61
"乡党"大约是<论语>中最不起眼的一章.与其他章节相比,它似乎没有什么博大精深的思想,甚至可以说只是一部记录孔子生活起居、待人接物的"流水账",比如怎样对待乡邻,怎样对待君主,怎样对待同僚,怎样斋戒和沐浴,怎样穿衣、吃饭和睡觉等等.  相似文献   

20.
该文试对孔子与庄子的治国思想进行比较,二者皆认为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追求"有为"与"无为"的结合,并在治国理想无法实现之时,表现出"不进则止"的生存智慧,舍"外王"而回落到"内圣"的境界,同时,二者所构想的理想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与"至德之世"有殊途同归之妙.所以,探讨庄子与孔子的治国思想,其实质在于探讨二者的内圣外王贯通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