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订单式”培养是一种适应企业需求,促进教、学、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及成功之路,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欢迎.本文结合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探索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方案,以期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雨润集团为依托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高职院校提升就业质量的核心。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齐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要改革毕业综合实践活动,保障学生技能训练与就业岗位问的无缝对接;要落实好“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文章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了符合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特点的订单培养模式,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试点,建立订单班,确立"新型订单培养"的组织形式、培养内容、操作规程等,开辟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桥梁的高职会计专业全新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4.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面向企业生产技术一线的岗位群或技能性领域,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使高职教育实现了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质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以订单培养为论述点,从如何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不断缩短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制度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索、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职教育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江苏省级示范院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阐述了“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念和思路,并分析和总结了该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专业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该模式的实施可动态跟踪行业企业的发展,并显示出预见的主动性,体现了创业和就业的深度融合,对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军  张文忠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86-190
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和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环境,职业院校需要在人才交付的及时性与质量上全面提升,解决“准确培养产业急需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难点问题。基于前置仓理念,产业学院通过“复制”其合作企业从而打造企业同频式顶岗实训学习,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更熟练地运用最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规律与产教融合的本质属性,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范维 《魅力中国》2013,(22):172-172,174
近年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高职院校的普遍青睐,正在国内各高职院校中蓬勃开展。它对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人才的高职院枝来说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关心的主题。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建立适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特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使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学生的校园学习与未来岗位需要相挂钩.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胜任将来工作所需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辽宁经济》2009,(6):F0004-F0004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中国最美丽的边境城市——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鸭绿江相望。学院始建于1965年,系辽宁省教育厅直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2007年,学院高质量通过了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大力推行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些许不足。运用"订单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规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风险,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优化评价方法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也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0.
引入企业文化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职院校要构建新型的校园文化,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适当引入企业文化是必要的。文章从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钟晓菁 《中国经贸》2010,(16):110-111
高职院校在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培养服务外包中低端人才的过程中承担着主力军的作用。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要求分析高职院校在培养BPO人才中的优势,提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积极推进深度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及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和企业建立一种共同育人的方式,企业则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是企业和高职院校需要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探讨了提升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动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连娟  王军 《魅力中国》2010,(36):16-16
以“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是有利的”为切入点,通过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校企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来论证,更进一步的说明在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院校合一”创新办学体制下,实现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融合,从而对高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专业建设,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借鉴了江浙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各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预备期教育,其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则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的体现。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距离”、“无间隙”,就必须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  相似文献   

16.
张弘韬 《魅力中国》2013,(13):188-188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用工需求的重要举措,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触社会、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职院校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廖海  马伟 《黑河学刊》2012,(10):113-115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笔者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关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论,努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地方高职院校,特别是开设有商科类专业的职业院校,由于缺乏行业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商科类人才流通频繁的原因,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很难实现相应的突破。构建商科类通识教育,分企业、分专业的"集合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规避现有湖南地方高职商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实现企业人才共享、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对于培养大量的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方利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14,(4):16-21
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不仅需要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应用型人才。在这一办学理念下,我市通过重点推动“订单式”、“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和企业共建培训基地,为企业输送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实现学校“招生即招工”、学生“毕业即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