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注册商标作为企业树立自身的形象、促进市场营销、创造无形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竞争手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为了了解和掌握崇文区企业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强注册商标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笔者对驻区企业的注册商标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商标注册人整体改制,原注册人终止后,在未办理注册商标所有权转移手续的情况下,该注册商标所有权是否仍存在?其终止前与他人签订未到期的许可协议是否仍继续有效?笔者认为,国企改制中出现的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未即时办理转移手续的问题,并不影响到承接企业的所有权,只要该注册商标继续存在,仍应受法律保护。同时,此案也应引起企业对商标权的重视,只有及时依法办理注册商标所有权的转移手续,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个市场主体在经营运作中越发感到知识的魄力和作用,更加重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产的存在.企业注重把无形资产的开发、使用、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范围,并凭借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战胜竞争对手,占据有力市场.本文阐述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通过对无形资产核算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完善和改进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明细分类的信息,研究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济发展贡献大小不一,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有显著影响;信息类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影响不显著;使用权类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影响不显著;其他类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无形资产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各大企业争相使用,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的重视,为了更加有效率的使用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亟需解决随着无形资产的管理过程的发展中陆续产生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概述,阐述其内涵与特征,结合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针对当前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应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加速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企业生存发展方向已由过去布置营销网络、注重客户培养等,向品牌效应、注册商标、发展自我专利技术等靠拢。放眼百强企业,哪个不具备叫得响的品牌或无法模仿超越的核心技术?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往往是对无形资产价值认知早、意识到位的企业造就的。本文在分析无形资产辨识和价值评估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海尔公司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无形资产辨识和价值评估过程,并结合案例,提出了优化无形资产辨识和价值评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一部分,它在企业中越来越被管理者和和投资者所重视。从而使得无形资产在报表中的披露成为了目前财务报表改革中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报表对无形资产披露的现状和新时期对无形资产披露的要求的分析,提出目前的一些不足,最后从通过会计制度上的改进、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考虑改变会计报表的结构、在无形资产评估中考虑引进非货币计量等四个方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实力的一种标志,其核算也成为企业会计实务中必须引起重视的内容.但会计准则中对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规定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无形资产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改进无形资产核算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无形资产存在数量不清、分类不明、流失严重、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无形资产的内部审计,加强和改善无形资产的管理,防范无形资产流动和重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合理有效地开发、使用无形资产,充分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著名品牌的成功经验说明,在商务活动中,任何服务博弈的最高境界都是文化服务的博弈,而注册商标作为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它的博弈模型的建立将带领商家步入良性竞争的轨道,并将获得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双丰收。本文就是想通过对注册商标品牌文化博弈的分析,来说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形资产运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形资产的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类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的活动,它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近年来,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已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对无形资产投入普遍不足,投入的结构也不合理,对无形资产的利用尚不充分,未能发挥无形资产的各项功能。如何对无形资产的运营策略进行选择运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笔者仅就无形资产开发、无形资产融资以及无形资产投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彰 《致富时代》2009,(11):19-19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从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属性,应以历史成本为主、重置成本为辅,企业要发展,必须同时注重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无形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认识,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会计课题.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硕 《商》2013,(21):144-145
在这个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无形资产的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然而我国现在存在着无形资产计价不准确,管理不规范,对无形资产有关信息的披露也不完整,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范围过于狭窄等诸多问题,这一切都制约着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应该加深对无形资产审计特征的认识,加强无形资产审计,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督促并鼓励企业充分披露无形资产有关信息,以增加透明度,重视无形资产计价审计,扩展审计范围,为企业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驰名商标应有严格的认定程序和标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比一般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及力度应该更大更强.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仍需不断完善,应明确界定某一商标是否"驰名"的地域范围;在驰名商标权威机构认定方面,可采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和人民法院事后认定相结合的方式;引入淡化理论,增加对侵犯驰名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理规定;将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至域名.  相似文献   

16.
杨树根  张静 《中国市场》2007,(39):52-53
企业无形资产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成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试金石。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有效地经营无形资产,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就是要求通过对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类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使其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  相似文献   

17.
吕晓敏  金依媚 《商业科技》2014,(17):142-143
本文以2010-2012年的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总结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特点,即无形资产的总额逐年增加,但企业间差距拉大;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少;无形资产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进而根据上市公司的年度合并报表中的无形资产与企业业绩的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本文最后对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一,企业应该加大对著作权的保护;二,重视自制技术的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提前培育和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以提高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无形资产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各大企业争相使用,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的重视,为了更加有效率的使用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亟需解决随着无形资产的管理过程的发展中陆续产生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概述,阐述其内涵与特征,结合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针对当前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应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无形资产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可使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各类资产.从其可辨认的角度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辨认并可脱离企业个体而单独认定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另一类是指无特定的标志可以辨认,并且是通过多项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无形资产,该类无形资产无法脱离企业个体而单独存在,如商誉.由于无形资产具有的独占性和获得额外收益的长期性,所以越来越为各阶层经营管理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战略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无形资产战略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无形资产战略审计的定义,重点研究了无形资产战略审计的必要性、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总体审计的侧重点和注意事项、无形资产战略专项审计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