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理论观察》2006,(4):128-129
仲裁作为纠纷解决的方式之一,已经日益的为人们所重视,而临时仲裁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几乎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好评。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所限,至今未承认临时仲裁的效力。临时仲裁产生之合理性、存在之优越性、及发展之国际趋势性显示出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应然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贸易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贸易摩擦也日渐增多。友好仲裁制度因其特点,已成为解决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以我国上海自贸区仲裁规则为研究视角,在分析友好仲裁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自贸区仲裁规则的意义、创新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更好推动国际商事友好仲裁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雷  黄筱曌 《特区经济》2010,(2):108-109
我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证券市场的壮大,大量的证券纠纷亦亟待解决。但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为证券诉讼,人民法院成为解决证券纠纷的主要场所,更适合解决证券纠纷的证券仲裁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未得到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文拟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仲裁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仲裁与诉讼是解决民商事纠纷最为有效的两种方式。在诉讼活动中经常涉及到第三人,而仲裁活动以往一般不涉及第三人。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商业交流的日益加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复杂的经济纠纷,致使众多争议突破了传统的当事人双方的范畴,而出现多方当事人纠纷,即涉及到争议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因此,在我国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郭欢 《魅力中国》2014,(8):331-331
仲裁是一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与诉讼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其经济、高效、灵活、便利等特点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我国1994年《仲裁法》的颁布统一完善了我国的仲裁制度,但随着仲裁事业的发展,该法律已逐步暴露出许多与仲裁实践不相符的地方,尤其在司法对仲裁的监督问题上,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病,为完善这一制度。维护仲裁权威。应当删除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于洋 《辽宁经济》2011,(12):50-53
在现代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仲裁作为一种独立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得到争议双方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以其自主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可,并在立法实践中予以明确。本文从临时仲裁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仲裁实践,对临时仲裁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规范仲裁员制度、保障仲裁裁决的执行和加强仲裁监督三个方面对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成军 《魅力中国》2014,(10):309-309
仲裁作为民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其自主、保密和管辖的确定上。其中,仲裁的保密性是其区别于诉讼的鲜明特点,以不公开审理为主要原则,我国有关仲裁的保密性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仲裁法》第四十条,该条规定了我国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除外情形即是当事人申请公开的,可以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正是由于仲裁保密性的特点,使得国际上的许多民商事纠纷的当事人都热衷于该纠纷解决方式。但是,我国仲裁的保密性特点没有相关的具体制度和保障措施,为此,仲裁保密性这一特点其实是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8.
彭丽明 《特区经济》2014,(4):209-211
著作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与程序繁琐、周期冗长的诉讼方式相比,一方面,仲裁程序更为简化,当事人的权利能及时得到救济;另一方面,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缩短了争议解决的周期,确保了争议的快速高效解决。从我国目前在立法和实践的需要来看,著作权纠纷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经历了由不明确规定到明确认定的一个转变过程,利用仲裁机制解决著作权纠纷就要发挥仲裁独特的优势,在效率和公平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体现仲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卢青峰 《特区经济》2010,(5):252-253
知识产权纠纷是否可以仲裁解决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纠纷可仲裁性的法理基础及现实基础的角度,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进行了论证,以期对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立法和实践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临时仲裁是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构仲裁而言,这种仲裁形式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点,更能满足当事人私权自治的急迫需要。目前我国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对我国仲裁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在海事仲裁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当今国际海事纠纷仲裁,绝大部分采取临时仲裁的形式,与我国仅设机构仲裁形成鲜明对照。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仲裁制度也应与国际惯例或者国际通行规定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