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房地产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不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对各国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密切关注、认真研究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分析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促进房地产业增长的政策,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本文拟探讨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特点和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防止我国房地产周期剧波动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2.
谭刚 《城建经济》2001,(4):28-3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房地产业在我国得以渐进复苏和快速发展,迎来了产业发展的复苏与繁荣时期。从总体上观察,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到以体制转轨为主要运行特征的发展阶段以后,房地产经济开始形成较为明显的复苏--繁荣--衰退--苏四个阶段相互循环、产业扩张与产业收缩两个过程交替出现的波动现象。本对坛么来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房地产经济波动特征,并与宏观经济周期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影响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负债率决定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显著性。同时,通过期房预售实现滚动开发的筹资模式也增强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为缓和房地产景气周期进入下降通道时,金融加速器效应引发的产业衰退与宏观经济紧缩,除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还需要转变开发模式和拓宽筹资渠道,降低房地产业负债水平及对银行资金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4.
唐茂华 《经济界》2005,(4):64-67
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业周期同宏观经济周期关系密切,抑制房地产业局部过热,保持房地产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对于拉长经济增长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冷静客观地分析房地产业的发展形势,并辅以必要的政策措施是维护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乃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房地产业发展总体形势符合产业变动的一般规律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有赖于主导产业的推动,经济要实现持续的增长必须依靠新的主导产业部门不断代替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新主导产业部门通过前向关…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又探——中国房地产业步入新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经济周期一直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2004年以来国家进行的经济宏观调控.我国房地产业步入了新的周期。  相似文献   

6.
黄忠 《河北企业》2007,(5):37-38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均表明,在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段的增长速度或者增长率总存在着快慢或者高低的差异.所以导致了经济总量在时间序列上产生了波动现象。与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周期波动一样,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周期波动现象。开展对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对策制订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和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周期性。从1852年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周期性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已经历过15次。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房地产业同样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且房地产周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资源约束或消费约束而出现经济收缩阶段,并且因资源供给充裕或消费需求拉动而进入经济扩张阶段,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由此构成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现象。根据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每个国家或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都会有一定波动周期,各国波动的周期长度也不尽相同。从1870年至今,美国的房地产按18~20年为一个周期;日本房地产业大约按照10年完成一次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基础之上的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研究已经脱离了早期以建筑周期为基础的理论,对波动产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有了更深入的分析。近十年左右的时间,无论对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宏观影响还是微观效应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证分析的证据也越来越充分。但现有的研究对许多重大问题仍然存在空白,急需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才能够为熨平周期波动提出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现状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男 《现代企业》2008,(10):44-45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房地产行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走势对于房地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而房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则扮演了中国宏观经济睛雨表的作用。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一轮行情是从2000年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的发力开始的,而近期的宏观调控已对房地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房地产业未来的走势将与宏观调控下一步举措及可能的经济变数可以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玲   《上海土地》2007,(1):26-29
一、关于房地产周期 上海房地产行业.随同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而逐渐复苏,与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较强的互动性,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巨大产业体系。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存有景气不景气,过热或过冷的现象.会因受到资源约束或消费约束而出现收缩阶段,因资源供给充裕或消费需求拉动而进入扩张阶段.形成了循环往复的规律性、周期性扩张与收缩,进而构成了房地产市场周期。我们把这种房地产经济水平起伏、周期循环的经济现象称之为“房地产周期”,表现为房地产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影响的是长期趋势,经济周期和金融政策对市场中短期波动影响显著,而供求的非同步性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房地产业在各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通常会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运行,适时采取调控政策,首先需要理清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通货膨胀也具有周期性。通货膨胀周期决定于经济周期,但又滞后于经济周期。根据我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2010年不会爆发通货膨胀。同时,只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掌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并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适度区间及时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就能够在保证宏观经济平稳和较快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排除随机因素的冲击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可以预期,在2010年以及今后的几年中,经济稳步增长和低通胀将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多维框架景气指数系统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多维数据结构框架,通过建立物价、房地产业、出口、汽车行业等不同领域和宏观经济总量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景气指数系统,监测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动,进而从结构上来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清楚地发现宏观经济各层面发生的变化,洞悉经济结构发生的转变,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有利于政府及时采取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本文还利用所建立的多维框架景气指数系统对2006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产周期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经济周期的事实 国内外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证明,由于宏观经济发展波动性以及房地产业内在的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为出发点,探析了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下国有经济功能的定位,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与不同类型经济形式发展的特征,以状态空间的可变参数模型的计量结果为依据,比较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下不同类型经济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国有经济对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且混合所有制应该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应进一步加快集体企业的改革,而对于"三资"企业则既应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也要积极完善国内市场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潘秩庆 《基建优化》1994,15(1):11-13
房地产市场疲软与周期波动的治理对策潘秩庆(深圳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518101)中国房地产业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而当前房地产市场疲软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此相关联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是指房地产市场依照繁荣-衰退...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房地产业面临的宏观经济背景苏光房地产业只能跟随宏观经济的波动而起伏,这一特征在我国1991年至今的经济波动周期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本轮经济周期也是我国1988年明确土地可以合法转让,房地产业由此步入正途以来的第一个周期波动。从1991年宏观...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环境下,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本文认为,从长期看,房价不会稳定不变,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化所呈现出的某种变动趋势应该由宏观经济所影响和决定。本文着重研究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