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三维分形的山东省农户分化及耕地利用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的内在机制及其耕地利用异质性,正确引导农户耕地经营行为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分形理论建立"职业—收入—耕地规模"三维农户分类体系,开展山东省农户耕地利用调研及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间耕地利用行为具有差异性,耕地面积较大的兼业户表现出"高投入—低收益"特征,且农户类型存在动态变化的可能性;(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现以"高度兼业户"为主要农户类型的"单核心"分化趋势;(3)农户分化过程除大规模纯农户和高度兼业户的"终点"外,还存在对农业依赖较大的兼业户和耕地面积较大兼业户等"中间态"。研究结论:农户分化过程有律可循,应针对性地制定耕地利用政策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兼业户。 所谓兼业户,是指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批商品率较高的农户。他们不仅经营种植业,而且从事林业、渔业和畜牧业,或者从事商业和其他工副业。低级阶段的兼业局限于农业内部,在兼业高级阶段则超越农业领域。兼业户是指专业户相对而言的农户。  相似文献   

3.
基于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1497个样本农户8年的长期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生产函数,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对不同类型农户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⑴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增加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单位面积林业劳动力和生产费用投入,但降低了纯农户的林业投入;⑵森林保险对纯农户单位面积林业劳动力和生产费用投入的影响比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积极;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林业投入的影响优于纯农户。因此,政策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最大限度地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农户职业分化已呈必然趋势,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从成本收益视角讨论不同职业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总预期收益及其流转决策行为选择,并基于409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专业农户倾向于流入决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倾向于流入和流出双重决策,以农为辅的兼业户倾向于流出决策;实践中,专业农户倾向于选择流入决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和以农为辅的兼业户均倾向于没有林地流转;造成二者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于资金瓶颈、劳动力禀赋、流转意愿、价格、林地流转信息、信任因素等。因此,需要拓宽林业经营融资渠道、促进涉农劳动力流转、提供林业新技术服务、增强农户理性认识和规范信息服务中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两种基本类型的经营农户:一种是实行专业经营的农户,简称专业户;另一种是实行兼业经营的农户,简称兼业户。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农村中的专业户与兼业户并存是不可避免的。这两种类型农户,在经营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识专业户与兼业户  相似文献   

6.
在对陕西、宁夏两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入区517户农户调查的数据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和贷款便利度对低收入农户影响显著,利率评价对高收入农户影响显著;土地经营面积是影响中等收入农户、纯农业户和农业兼业户的主要因素;贷款服务满意度是影响中等收入农户、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户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不同收入和兼业类型农户开发多层次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模式、改进服务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户发生了显著分化,影响了农村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如何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使其对差异化凸显且不断分化的异质性农户产生积极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户分化过程中,家庭承包制改革对农户理性的释放构成了分化的基础,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带动的劳动力流动及土地流转为分化创造了条件,城镇化及工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为分化提供了途径。改革以来农户分化呈现纯农户比重下降、兼业农户及非农户比重上升的态势。在现有分化条件下,纯农户及兼业户向非农户转化缓慢、兼业农户将持续占据较大比重,应当结合农户分化特点作出针对性政策安排,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及城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农户经营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研究现阶段农户经营行为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有效地引导和调控 ,对于合理配置和利用农村资源 ,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实现农村跨世纪的战略目标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农村住户调查资料 ,重点探讨了不同地区农户经营行为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差异 ,从而为构建符合目前农村现状的微观经济基础提供实证依据。一、农户一般经营行为的基本认识  湖北省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 ,1 996年末 ,全省共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 91 3…  相似文献   

9.
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对农户兼业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户来说,兼业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农业经营活动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未来20年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户兼业经营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农户兼业经营在世界各国都非常普遍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评价不一。在我国 ,学者们的看法也差别很大 ,有褒有贬。但我国学者对农户兼业问题的不同观点多受国外研究的影响 ,因为我国没有专门的关于农户兼业经营方面的统计资料①,同时 ,近年来 ,也很少有学者在农户兼业经营方面做过实证研究 ,因此 ,做出的判断规范的、主观性的因素就多一些。而农户兼业经营目前在我国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 ,具体情况怎样 ,应是对这种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了获取有关农户兼业经营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以了解我国农户兼业经营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SLA)框架,对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进行深入研究,为职业分化背景下促进农户多渠道创收以及实现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多值选择模型,以广西山区的540家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纯农户与非农农户向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分化;自然资本丰裕更能吸引农户向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分化;增加金融资本有助于兼业农户专注于农业生产,也促使非农经营主体投身于农业经营;物质资本影响农户向纯农户或以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户转变;拥有自身务工经历的农民更易于选择以农为主的兼业形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因提升其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投身于农业生产;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分化的程度因距离中心市场的远近而存在差异。结论 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向不同类型的职业进行分化,应从鼓励农户兼业化实现收入多元化以及鼓励乡村精英返乡创业的视角,适应不同类型农户分化需要,为调整农户生计资本,维持生计可持续性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农户模型构建兼业对耕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的分析框架,在分离性成立的前提下,以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数据包络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之间的耕地利用行为和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和行为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管理行为和土地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等高于纯农户,在兼业户中兼业户Ⅱ高于兼业户Ⅰ;不同的耕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耕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在分离性成立的条件下,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的技术效率表现为纯农户大于兼业户Ⅰ,且两者均大于兼业户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中国不完全要素市场和农民分化的背景下,将农户禀赋约束和农业技术属性(要素投入密集度与技术风险)联结到一起,构建了考虑禀赋约束的农户技术选择理论模型,并利用不同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偏向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中国农户技术选择的行为逻辑和制度性障碍。研究表明,规模户、高兼业户与低兼业户群体在不同属性技术选择上差别明显,不同类型农户的禀赋特点与不同农业技术属性存在非对称性和偏差,是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偏向有所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不完全要素市场条件下的农户初始禀赋约束难以缓解,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北633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粮食生产能力实证模型,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土地禀赋和要素投入强度对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揭示二者对兼业户和纯农户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经营的"规模不经济"和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负向效应显著,标准系数分别为-0.064 9和-0.024 7;(2)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强度对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增量效应显著,标准系数分别为0.375 9和0.083 9;(3)土地禀赋与要素投入强度对兼业户和纯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效应差异显著,兼业户土地"规模不经济"和人均耕地指数的减量效应大于纯农户,而化肥投入的增量效应小于纯农户。因此,要大力培育发展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广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户生产环节外包,从而提高农户粮食生产能力,有效保障粮食供给。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浙江省全省1‰的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全方位拓展、市场化、多样化成为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标志,并且农户呈现出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等重要特征。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经营规模和不同文化素质的农户,其生产经营行为和经营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和经营结构的转变面临着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农业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率下降和农业生产要素流失过多等问题。当前,改革的重点在于因地制宜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和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兼业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小农户占农业经营户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没有小农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此,选择合适的引导小农户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对于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会逐渐分化,一部分变成了规模化经营的专业农户,一部分继续兼业经营,还有一部分将退出农业生产。对于前两类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其走向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不同经营规模的角度,以江苏省为例,运用1998年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农户的经营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认为:①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存在着商品粮生产效率的损失;②规模过小的农户,市场应变能力弱,非理性成份高,放大了农产品供给的蛛网效应;③小规模农户在信贷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中,缺乏投入资金;④小规模农户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陶悦行 《山西农经》2022,(11):55-59
文章旨在解决荔枝种植业规模大、职业从事荔枝种植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少等问题。将农业经营主体分为职业型农户、兼业型农户、职业型新型经营主体、兼业型新型经营主体4类,将行业分为常年性产出型和季节性产出型两类。剖析了不同经营主体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特征,并通过分析经营主体和行业特征相互作用机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农业行业具备培育职业型经营主体的条件,但包括荔枝行业在内的一些农业行业则以兼业型经营主体为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现行的产业振兴政策必须重新审视和匹配经营主体的需求,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我国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现有文献,从生产规模和专业化两方面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发现,现有文献对此看法差异较大,可能是兼业农户阶段性分化、生产异质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兼业内生性等原因造成的。现有文献对农户兼业分析中多把农户家庭作为整体性分析,忽略了家庭内部分工的专业化,也忽略了农户不仅是理性的经济人还作为社会人存在。未来在分析兼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不能孤立地分析,要综合分析和考虑兼业阶段性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需求、实现形式与法律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需求和实现形式,揭示宅基地三权分置形成的权利结构以及权利的法律性质与法理逻辑。研究方法: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农户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纯农户对宅基地有保障性需求,非农户有财产性需求,兼业户两者兼有。宅基地两权分置满足了纯农户和兼业户的保障性需求,三权分置满足了非农户和兼业户的财产性需求。(2)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有延伸经营权、分置成员权和分置人役权等模式。延伸经营权模式和分置人役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已取得居住权益,分置成员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待取得居住权益。(3)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需求,形成逻辑严谨的权利体系。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经营权的性质为次用益物权,承担资源经济利用的社会功能;居住权的性质为人役权,承担保障农户已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成员权的性质为集体成员分配请求权,承担保障农户待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响应了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对保障和财产的差异化功能需求。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权利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可以形成逻辑更为严谨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