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2009年11月起,我国的物价走势进入了上涨通道。尤其是2010年三季度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加重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此,我们近期对乐平市农产品上涨过快的原因展开了专题调研,剖析了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作出了初步分析与预测,并提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加强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锦龙 《青海金融》2007,(11):18-21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企业投资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关系,论证了本次通胀是由企业投资价格整体上升引起,并非仅为食品价格上涨而形成的结构性通胀,物价普涨性苗头已经显现。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抑制投资需求和信贷投放过快扩张的势头,以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是否影响消费价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考虑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价格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增长对消费价格上升没有显著影响,影响价格上升的显著变量是工资收入和信贷规模。要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近期应落实宏观调控措施,适度收缩信贷规模,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系统考虑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价格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增长对消费价格上升没有显著影响,影响价格上升的显著变量是工资收入和信贷规模。要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近期应落实宏观调控措施,适度收缩信贷规模,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相似文献   

5.
物价:九大措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新华网2008两会专题民意调查显示,在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中,物价问题高居榜首。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达到4.8%,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2008年2月CPI增幅更是达到8.7%,创下11年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4.8%左右。  相似文献   

6.
物价:九大措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新华网2008两会专题民意调查显示,在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中,物价问题高居榜首。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达到4.8%,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2008年2月CPI增幅更是达到8.7%,创下11年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4.8%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前,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房地产价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和收入水平的增长。我国政府已经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目标。因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大势     
《新理财》2011,(4)
宏观温家宝: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宏观调控首位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和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07,(22):25-26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分析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2007年1~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了2.2%、2.7%、3.3%、3.0%、3.4%、4.4%、5.6%、6.5%、6.2%,物价水平逐月上升。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1~7月上涨3.5%;1~8月上涨3.9%;1~9月  相似文献   

10.
《财政监督》2004,(2):4-7
2003年是中国经济具有转折性的一年,中国从1997年以后开始进入通货紧缩,2003年整体指标转好,走出通缩阴影。2003年前9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0.7%,2003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近25个月来首次超过1%,并到达了近6年来新高。一些国际机构认为,2003年中国CPI增幅将达到2%~4%。这是中国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物价显著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物价问题上出现了两个原先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一是资产价格和实际价格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最重要的表现在房地产项目上,房地产价格一直往上涨,但是租金价格不涨甚至下跌,明显的是上海、深圳这些地方。有人担心是不是中国的资产开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