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该病流行广,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极高,每年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流行规律每年5月至9月是草鱼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疱疹病毒引起的流行广泛、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发病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每年6-9月份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一般在27℃以上时最为流行,8-9月份为流行高峰期,死亡率高达80%以上,我省这几年普遍发生。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  相似文献   

3.
<正>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种的一种传染性鱼病,流行广,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尤以7—9月最易发生。 草鱼出血病有三种类型:即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其主要症状分别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正> 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主要危害2.5—15cm的草鱼,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此病。一般在8—9月份流行,水温在27℃—30℃时最为流行,从感染到死亡一般7—10天,死亡率高达70%—80%。它的危害较大且治疗也较困难,给许多养殖户带  相似文献   

5.
<正>草鱼出血病的发病季节长,每年6月下旬至9月底是主要流行季节,高峰在8月,在水温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高,高密度饲养的鱼种池危害更甚,常发生养殖的草鱼全军覆没。根据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将其定名为草鱼呼肠  相似文献   

6.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治疗方法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广泛、危害较大的病毒性鱼病。此阶段的草鱼种俗称“条丝”,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发病后如不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死亡率可达70%-80%,甚至全军覆没,所以群众又戏称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治疗草鱼出血病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从鱼种到成鱼都极易感染此病。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发病死亡率在20%-30%,暴发性强,危害大,每年都给养殖专业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是当前草鱼养殖中最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一、草鱼出血病本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在27℃以上最易流行,25℃以下,逐渐消失。该病主要侵害2.5-15cm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病鱼和带毒鱼是主要传染源,替伏期7-10天。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达50%左右。病状根据病鱼表现和剖检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败血病是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疾病,由于两病有些相似,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现分别介绍如下: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是呼肠弧病菌2、流行情况草鱼和青鱼鱼种、成鱼及亲鱼都有感染,对一、二龄鱼危害最大。鲤、鳙偶有发生。主要流行于7月 ̄9月份,  相似文献   

10.
<正>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流行广、周期长、发病快、死亡率高、抗药性强的特点,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为害最大的一种鱼病。  相似文献   

11.
<正>一、鱼类发生暴发性死亡的原因1.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病毒感染而发生暴发性死亡。其中危害最大的要数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危害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种,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2.
<正>草鱼是淡水养殖的主养品种之一,但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病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其中病毒性草鱼出血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一般药物很难防控。为了突破草鱼病害造成的发展瓶颈,珠江水产研究所2011年研制出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和淡水鱼类败血病细菌疫苗,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的开启。  相似文献   

13.
<正>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又称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是目前草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损失最为严重的两种传染性疾病。这两种疾病一般流行于4—10月份,但以5—9月份为最适宜发病期。其病情来势凶猛,传染快,加之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草鱼的生长。由于病原的不同,病鱼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因此,一旦发病,要仔细观察,正确诊断,积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3草鱼出血病的诊断方法3.1根据流行规律:一般流行于7~8月,对当年草鱼种危害最为严重,1龄以上的草鱼较少发病,其他鱼类一般不感染。3.2根据临床症状:观察病鱼体表,查看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是否充血;剥开皮肤,  相似文献   

15.
<正> 众所周知,当年草鱼因病害发生多,危害大。造成当年草鱼培育成活率低,产量不高,其中以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引起的危害最大,发病率高(90%发上)、发病死亡率大(20%~100%),病症复杂(往往是二种或三种甚至四种疾病同时发生)、暴发性强(二至三天之内即开始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治疗难度大,因而,必须加强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的预防,而预防最有效办  相似文献   

16.
一、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RVGC)[症状]病鱼体成黑色,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肠道等部位有出血现象,严重时全身肌肉呈红色,而鳃部因为缺血成白色。[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一种鱼种培育阶段,流行性广,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7℃最为流行,8月为高峰,当9月末水温下降到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防治方法](1)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每尾0.2-0.5mL,隔10天重复一次(腹腔注射);(2)大黄粉拌饵投喂,每万尾0.5-0.8kg连续用3—5天;(3)土霉素拌食,每kg10—20g,连用4—6天;(4)漂白粉1…  相似文献   

17.
<正> 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对草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草鱼鱼种最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草鱼出血病流行于温度较高的6~10月,8月为高峰期。该病症状可分为三种类  相似文献   

18.
<正>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鱼类大量急性死亡的现象,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根据笔者多年鱼病防治实践,就鱼类发生大量急性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一、大量急性死亡的原因1.病毒性病害其中危害最大的当数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危害2.5~15cm大小的草鱼种,死亡率可达80%以上。有些病毒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草鱼呼肠孤病毒,球形颗粒,直径65~72nm。2.流行情况(1)流行地区1970年首次发现,此后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各主要养鱼区流行。  相似文献   

20.
问:草鱼易患多种疾病,请问常见病有哪些,如何易鉴别?答:出血病: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小规格草鱼,尤其当年草鱼最容易发生,流行季节为每年的8~10月。主要症状是:体表、鳃盖、肌肉、肠道充血,其症状有时同时出现,有时仅出现1~2种症状,死亡率极高。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内服中草药制剂效果明显。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