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村金融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和谐的农村,也就不会有和谐的中国,而金融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然而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机械化,能够极大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由此可见,农机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必须大力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发展的农业大国,中国人口的80%生活在农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农业为基础,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中国社会的这一重要特征。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很大比例,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富裕,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富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不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深远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在实践中履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 《西部财会》2006,(10):65-67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甚至可以说没有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立足农村实际,从全局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广大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失去坚定的保障和依托.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于实现这个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的体制改革在实行政企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理顺农村党、政、企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目标是要把农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立足农村实际,从全局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广大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失去坚定的保障和依托.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开发》2015,(17):52-5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村的面貌,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步骤。因此,文章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疆财会》2007,(6):16-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新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战略举措.如何深化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实行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吸纳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成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重头戏.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在全国铺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洁 《活力》2009,(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截至2008年末,中国农村人口为7.2135亿,占总人口的54.3%.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新型农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对策已经成为经济工作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但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把庞大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由此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