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明清南方租佃制的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在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由此而引起其生产关系的某些变更:首先,在契约制的基础上较为普遍地产生了定额地租制。其次,以额税制为起点,较为广泛地实行了永佃制。永佃制是一种佃农意志的体现;是江南耕作经济持续向前的一条杠杆。广大佃农往往利用额租制和永佃制(包括一田二主和一田三主制)抵御田主的额外剥削,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并利用永佃制,努力改良农田,继续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地提高土地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唐模村的永佃制是优于普通租佃制的租佃制度,其运行机制:一是永佃制下主佃之间的双向永佃租佃使唐模村的租佃形式比普通租佃更加灵活,并形成低永佃租率;二是永佃制在赋予佃农佃权的前提下促进了经营地权的流转;三是双层地权的运作使地权租佃成本降低,促进了零碎地块的整合以及劳动力和地权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农业土地占有方式,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有官田(公田)与民田(私田)之分。明清时期国有土地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采取屯田制经营。民田的经营形式,则有自耕农经营、地主佃仆制经营、地主雇佣制经营、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农奴制经营等各种具体形式。其中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是最主要,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封建农业土地关系上,它既继承了历代封建农业的基本制度,同时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定条件,出现了一些封建社会晚期所孕育的特征:第一、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急速发展;第二、封建宗法关系减弱;第三、永佃制盛行。永佃制是租佃形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经济所特有的弹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范金民 《中国农史》1993,12(1):46-51
清代前期,苏州地区的农业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农业经济结构方面,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农副工兼营的综合型产业结构;在土地利用、田间管理、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等农业生产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或发展,精耕细作的程度更为提高;在农业经营方面,商业性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程度和范围远超往昔;在农业生产关系方面,永佃制较为普遍,地权进一步分化。所有这一切,标志着清代前期苏州的农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问题备受关注与争议。如何调整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找到一条适台中国国情的农村土地经营新体制,使潜在的土地资源释放出巨大能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今后土地实行永佃制,是实现中国农业的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通过今后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逐步实行农村土地永佃制,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在此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与建议,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人口,生态与地租制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建革 《中国农史》1998,17(3):79-87
影响地租制度变化的条件有多种,本文从人口和生态两方面分析了历史上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封建地租类型和分布特点。从历史上看,随着人口压力的增长,分租制逐渐过渡到定额制,在晚期人口压力过度的条件下,出现了押租、预租等较为残酷的剥削类型。本文还指出,永佃制的产生和发展也与生态变迁、特别是土壤生态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略论珠江三角洲挣稿制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挣稿制”是水稻生产的一种耕作制(双季稻套作制),它的特点是把晚稻挣插于早稻行间,早稻收割后,晚稻继续生长发育以至于收割。明代初年已见于古籍记载,一般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珠江三角洲“挣稿制”大致是始于明而盛于清,在明清以至于民国期间,曾在水稻生产中起过重大作用。其产生、发展和衰落,与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社会条件(特别是劳动力状况)密切相关。解放以后,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水利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而逐步为翻耕制(双季稻连作制)所取代,并于1958年基本结束了它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清代永佃权性质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三谋  李震 《中国农史》1999,18(3):19-25
清代永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关系。永佃权作为长久使用权出现的同时,又以一部分所有权的身份存在于世,它是对田主土地产权的分割。它是佃农通过与田主协议的形式或斗争的手段而获取的一种特殊的土地权益———既可长久使用,又与田主共同占有了所耕作的租田。从这个意义上讲,永佃农民与出租土地者是具有同等资格的两个田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业中的永佃权最早产生于北宋淳化年间①,到明清时代,盛行于南方各省,在我国的租佃史上,产生过很大的经济影响和作用。此制的基本内容是:佃户长久承租一主之田,田主不得增租夺…  相似文献   

9.
论土地国有永佃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安希极同志的这篇文章,就我国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实行土地国有永佃制。这一观点尽管不是首创,但其论述确有许多独到之处,特别是对土地产权中的政企混同弊病的论述,实属精辟。  相似文献   

10.
玉米蛋白粉也叫玉米质粉,是由玉米粒经湿磨法工艺制得的粗淀粉乳再经淀粉分离机分出的蛋白质水(质水),然后用离心机或气浮选法浓缩、脱水干燥制得。这种蛋白粉中总蛋白质含量高达65%,碳水化合物含量15%,脂肪含量7%,纤维含量2%,灰分1%,还含有玉米黄素、叶黄素等。目前我国玉米蛋白粉主要用作蛋白饲料,十分可惜,如果从中提取性质优良的醇溶性蛋白和天然营养色素等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制取食品添加剂蛋白发泡粉:玉米蛋白粉→液化→水解→脱色→干燥→蛋白发泡粉;2.水解制L-谷氨酸:玉米蛋白粉→水解→脱色→[H ]…  相似文献   

11.
王志尧  成涛 《农家之友》2009,(16):27-29
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三次根本性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变化,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本文称之为“农村精英”)也有着相应的流动:大量流出、短暂流进、再次流出。农村社会也因此在凋敞中走向短暂复兴,然后再次走向相对衰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结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耕经济正在迅速萎缩。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过去十余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本篇调研材料以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多年发展"生态庄园经济"为例,探索我国在传统农耕衰落时期,在"村"为单元,发展生态绿色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制香机是在传统制香机及制香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最新设备,它体积小,外形美观,使用方便;效率高,可生产各种规格的宗教香、卫生香、竹签香;适合家庭、工厂、乡镇企业。一、制香原料易购:操作简单,老少皆宜,市场广泛。原料为榆皮、刨花、锯沫、稻草、小麦、玉米的桔杆。成本低、利润高、见效快。二、能耗低:三相电2.2千瓦,单项1.5千瓦均可使用。三、技术要求低:4~6人,老少均可生产,四、工艺简单:配料→搅拌→成型→干燥→包装。五、辅助设备少:只需添置搅拌机、香罗。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市场上流行辣子鸡风味香辣酱等复合调味品,销势被业内人士看好。尤其是贵阳"老干妈"辣子鸡风味香辣酱推广最为成功,给很多想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家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以下工艺及配方,供调味品生产厂家借鉴。生产工艺:精炼植物油→炸制(带骨)鸡肉→炸制花生、黄豆→依次加入辣椒、食盐、味精、酱油、白砂糖→熟制→加入香料→搅拌→装瓶→放盖→入笼→蒸煮→取笼→旋盖→蒸煮→成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古丝绸之路、美索不达米亚、玛雅、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得出两点结论:古代文明的消失是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因素交织影响所致;古代人们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没认识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利用有不同的要求是上述古代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地权分配之太湖模式再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冈 《中国农史》2003,22(1):32-37
太湖地区之地权分配受两项制度的影响,显得集中度偏高,即该地区盛行的族田制与永佃制。将这两项因素调整后,太湖地区在清初的吉尼系数并不高于华北各地之系数。事实上,太湖地区的佃户是国内最富裕的佃户,因为80%以上的佃户享有市价颇高的田面权。  相似文献   

17.
梳理了股份制家庭林场产生和发展的脉络,结合福建沙县股份制家庭林场运作案例来深入剖析股份制家庭林场的发展内涵及思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股份制对发展现代林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股份制家庭林场的政策建议:应大力宣传,提高认知;支持培育,壮大股份制家庭林场的典型样本;明确相关法律;开展林地经营权入股新型经营主体试点。  相似文献   

18.
一、工艺流程 选料→解冻→绞肉→打浆→腌制→成型→水煮→散热→冻→包装→储存. 二、作业要求 1.选料:原料所采用猪肉、鸡肉必须是经动检检疫和品控人员检验合格的产品,要求无血污、无碎骨、无毛等杂质. 2.解冻:18℃解冻间内自然解冻,解冻率夏天50%,冬天70%,要求产品中心温度在-2~ 2℃,表面温度8℃以下,解冻时间不得超过18小时. 3.绞肉:猪肉、鸡肉用4mm孔板绞制,要求绞制完后肉温≤10℃.组织蛋白和香菇要进行泡水4小时处理,沥干后,组织蛋白用斩拌机斩成泥状,香菇可用6mm×4mm孔板绞制.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理解农业双层经营 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农村改革怎样深化?这是前几年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种观点是,应该由经营方式的改革向所有制的改革推进,有人主张实行土地私有制,有入主张实行“国有私营”或“国有永佃”制。其共同点是确立小农的主体地位,通过土地商品化,推动土地集中,以提高农业商品率和现代化水平。我们认为,这一改革思路,既不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还必然带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宗族社会基本消失,原本存在的农村自治下的社会管理也随之消失,农村社会需要重新再造。合作社在建国后承担了这一任务,但市场化改革使合作社走向衰落。随着农村经济问题的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次出现,同时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