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作用,包括预防债务风险、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等。同时从审计的重点、方法和成果利用三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作用,包括预防债务风险、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等。同时从审计的重点、方法和成果利用三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的将会导致经济资源外流的政府现有责任。按照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可以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不需要特定事项的发生。在任何情况下地方政府都需要承担支付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基于特定事项发生的需要地方政府承担支付责任的债务。  相似文献   

4.
张玲玲 《时代金融》2014,(7Z):53-54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我国财政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数据和资料,说明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包括债务规模扩张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解释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及预警研究的必要性,定义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阐述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的常用方法。最后给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我国财政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数据和资料,说明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包括债务规模扩张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解释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及预警研究的必要性,定义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阐述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的常用方法。最后给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增长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妥善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对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财政部也强调,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可持续。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应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慎重而为,重点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重要来源。“隐性债务”问题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累积,成为威胁整个财政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巨大“灰犀牛”。本文回顾我国地方政府城投平台政策演变历程,分析城投平台近期主要风险特征,并提出了加快城投平台市场化改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本文拟从地方政府财源建设、债务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姝谐 《理财》2012,(6):82-8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累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它必将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转嫁,影响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所以,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管理,保证债务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一、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条件目前,中央政策连续紧缩,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累积,原有债务问题无法解决,这都迫切要求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虽然现在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地方债务规模膨胀所引发的现实以及潜在的政府信用风险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握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正确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有力措施规避由地方债务风险引致的财政风险,从而保证财政安全运行。一、地方债务风险现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偿债风险以及由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的债务预算是根据一定的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地方政府的年度债务收支计划.其表现形式是收支一览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能够很好的表现地方政府的债务计划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是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将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分配到需要地方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科学的对地方政府债务预算进行编制.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的限制比较严格,但地方政府规避法律规定举借债务的情况却非常普遍。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控制和缩减地方政府债务,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地方债务规模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从而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全国30个省份的政府债务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市县两级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领域、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投资比例高的地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布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政府职能不清晰,导致政府将债务对外转嫁。其次,GDP政绩考核方式促成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冲动。最后,中央政府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保障了市场机制在地方政府筹借资金过程中的正常运行。本文揭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布局,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财政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等债务管理新法规总体上划定了地方政府举债边界和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初步构建起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但实践中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断出新,绕道举债、违规举债等新增或有债务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整体分析把握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现有风险处置措施的作用、不足进行分析,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创新和规范推进政府项目投融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合理保障地方财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债务管理需要严格控制规模,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发展富有活力的地方债券交易市场,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美国实行三级财政体制,即联邦、州和地方财政。州和地方政府可以依照法律发行债务筹集财政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美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具体有以下特点: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发债权。美国发行地方债务一般与城市化同步,因此发行时间较早,1991年州地政府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分税制改革的进行,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的情况,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事权,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多于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务可以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因为地方债的不断累积造成的地方政府未来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不断丰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日渐凸显。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债务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地方性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明显不足,不断积累、攀升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地方财政正常运作,甚至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的不利因素。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债务风险特征及危害,探讨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就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国刚  周普 《中国金融》2023,(21):37-39
<正>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与美欧国家的中央政府债务有着实质性区别,不应将国际社会对美欧国家债务风险的认识简单套用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2010年以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的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且快速增长引起了学界、实务界和决策层的高度关注。从控制债务风险出发,一些人主张着力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抑制增量增速。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难以逆转,2010~2022年其占GDP的比重从23%左右上升到29%左右。疫情期间,地方财政付出了巨大成本,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的情形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借鉴英日两国地方债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深入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央行在权责范围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对提升我国地方债务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