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乾坤 《中国西部》2007,(9):142-147
历史的记忆 近年来荥经出土了大量的秦汉文物,其中有古代黑陶,无论从形制还是质材都与中原的器皿相去甚远,但这些文物与现今仍在生产的荥经砂器极为接近,翻阅当地县志,可以清晰看到早在公元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砂器的生产基地,传承到今天,大量的工艺造型依然如昨,  相似文献   

2.
杨雪  陈搦  张达图 《东北之窗》2013,(12):68-69
机场,这个看似来去匆忙的交通枢纽,对于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而言,却是充满了惊喜的地方。文化长廊、一站式的购物、轻松欢快的职工文艺表演,让大连国际机场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窗口。而对于食客来说,大连机场的美食会让你从过客变成顾客,你的舌尖上会不由自主想触及一流空港这些大连特色的美味佳肴。本刊系列策划舌尖上的机场将带你一起饱览航空盛宴。  相似文献   

3.
杜伯琰 《环球财经》2014,(7):114-117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国内又掀起一波新的中华美食热潮,让不少国内外的饕餮再次见识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博精深.不过与《舌尖上的中国1》相比,《舌尖上的中国2》受到的批评多了不少.其中有一个评论,我认为虽稍嫌刻薄,但也精道:《舌尖上的中国1》是先找美食,然后寻找美食背后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2》是先找故事,然后随便做道菜.  相似文献   

4.
阳春四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春天的野菜中,以榆钱最好吃。过去市场上没有专卖榆钱的小贩,要想吃,只有自己去采撷。老树下,有用竹竿钩榆钱的老妪,有少年胸前挂一布袋,爬上高高的树干,一把一把撸榆钱。树上树下,大呼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道》2014,(6):41-41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3日晚宴请刚刚抵达日本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行人抵达东京最出名的寿司店“寿司之神”享用美食,双方边吃边聊,通过私人式的交流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安倍说,早听说奥巴马喜欢寿司,因此邀请他吃寿司,让他尝尝日本料理的特色,对于宣传“和食”这一世界遗产也将大有作用。在吃的法则里,家的味道重于一切。美国人也没有把自己的“美食外交”束缚在高档西餐上。他们怀着对客人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相似文献   

6.
李仕羽 《今日重庆》2014,(19):65-65
成立于2007年9月的重庆(綦江)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发展目标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产业定位为调味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加工,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重庆市特色产业基地”和“重庆市十佳特色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7.
乳山的花生比我们日本的还要好!日本最大的干果经营企业龟田制果的高层这样评价。因为过硬的产品质量,自2009年以来,龟田公司取消了每年4-5次质量检测,使得乳山花生制品出口量占日本市场60%以上。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今,乳山树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大旗,在国际上打响了乳山产绿色安全品牌。农田生产全程保护崖子镇是乳山最偏远的一个镇,农资河西代办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脸。  相似文献   

8.
芮群伟 《环球财经》2012,(6):116-117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引来一片叫好,电视台的收视率也提高了很多。这事有点奇陉,按说如今谈吃色变,食品安全不断出现问题,连自来水部让人惴惴不安了,缘何这样一部介绍各地风味美食的纪录片大受炊迎?我没有看全这部纪录片,也知道其和一般的电视美食拦目不一样。美食文化从来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块美食,一块文化,这部纪录片其实说的是文化这一块。  相似文献   

9.
丁丁 《走向世界》2014,(43):106-107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被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蜂蜜是由蜜蜂酿造。蜂蜜特性根据蜜源植物而定,但是蜜蜂自身分泌的物质不变,所以说蜂蜜只有因蜜蜂酿造时间不同而造成的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不会因蜜蜂的个体因素,而产生区别。蜂蜜是甜的,但养蜂却是件苦差事。养蜂人就是中国的"吉普赛人",追着春天跑.  相似文献   

10.
董彦 《中国报道》2014,(12):60-61
在北纬24°、东经102°附近,有这样一座城市——她既是5000里珠江源头第一城,也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云南省曲靖处于云贵高原中部,滇、黔、川、桂四省(区)结合部,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盘江考》一文中记录了“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等文字,证实他当时已探明珠江发源于曲靖市马雄山。  相似文献   

11.
中宁 《东北之窗》2012,(16):128-129
林都伊春靠着大森林、大自然赐予的各种山珍野味,既无任何污染,又美味健康。作为伊春的工业区,西林也自然享受这一偏得。来到西林,品一品当地的土特产品,体验一下舌尖上的西林美食,尽管这些菜肴大都以东北菜的风味为主,不如南方菜精细,却也别有风味。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在武汉江滩附近的老城区,这一带矗立着一栋栋老建筑,它们见证了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幻。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最喜欢听老人们讲故事,听得我也是一口浓浓的大连话。大连话不仅承袭了古老的胶东语音,还吸收了许多外来语,海潮裹着齐鲁之韵和流溢的洋风,经过慢慢沉淀,便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一种土语。闲言碎语说泡崖不少外地人对大连话不是太感冒,尤其是大连老地名,如青泥洼、寺儿沟、泡崖子……我要说的就是泡崖子。外地人疑议那个ya,为什么大连人偏偏读成ai?其实,那是古音。民歌《弥渡山歌》便是按照古音来唱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至今,山东还遗留着许多带崖(ai)字的地名,如海阳的黄崖、乳山的崖子、文登的崖子头等。大连人多是渡海而来的海南丢,所以保持着相同的语音。五胡  相似文献   

14.
薛峰  张达 《东北之窗》2013,(3):56-57
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总书记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批示,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大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舌尖上的浪费正为人所不齿,"简生活"正成为新时尚。国人在餐饮上的浪费陋习由来已久。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5.
焦虎三 《中国西部》2014,(15):56-61
<正>羌族饮食的特色与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总体上而言,羌族饮食食材大多源于自产,食法独具匠心。其食材以自产的腊肉、玉米、小麦、豆类、洋芋及蔬菜为主,佐以从大山中找到的众多野菜与猎物。自然与生态,是羌族美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吴思 《走向世界》2012,(12):98-99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们的舌尖上!除了满城的姹紫嫣红宣告着春天已经大驾光临之外,还有那些坚守着一年一会的春菜们也响应着春天的脚步,从土里冒出头来,从枝上探出芽来,嫩秧秧的饱蘸春光,带来第一波的清新滋味。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丢 《东北之窗》2013,(10):65-65
小时候最喜欢听老人们讲故事,听得我也是一口浓浓的大连话。大连话不仅承袭了古老的胶东语音,还吸收了许多外来语,海潮裹着齐鲁之韵和流溢的洋风,经过慢慢沉淀,便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一种土语。  相似文献   

18.
谢霞  沈莹 《宁波通讯》2010,(9):14-16
中马街道地处宁波市三江口北岸,坐拥老外滩百年历史。100多年前,这里是近代宁波商帮远航的起泊地、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也是内河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接点;  相似文献   

19.
张夷帆  王鹏 《中国西部》2014,(42):80-81
葡萄井凉糕:戗宾市长宁县双河镇著名汉族小吃,绵扎细嫩、入口清爽、回昧吞甜。当地夏日必备小吃之一,其产生、发展与当地著名景点葡萄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窗》2014,(9):56-56
正蔡李欣,一位90后新潮小女孩,十分热爱中国传统美食,推出了一系列精品美食。品留香是一家主要经营新派、大连海鲜、大连老菜,以及地道农家菜的餐厅。菜品精致独特,拥有红烧海参、鲍鱼小土豆、海蛎炖豆腐、韭菜海兔、菠菜拌毛蚬、石锅海胆豆腐、鲅鱼饼子、咸菜炒鸡蛋、特色小粥、三生蘸酱等多种菜品。瓦房店厨娘精制特色菜饼子,酸菜、虾皮、小白菜三种馅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