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2005年,长三角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突破万元大关。其中,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人均达到18645元。  相似文献   

2.
<正>一、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总体特征分析(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呈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5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2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30490元,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11314元,增长9.4%,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导刊》2008,(7):26-26
“十五”期间,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人均GDP超过47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5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宁波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经济发展的成就给宁波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按理说,人民币在中国应当比美元在美国值钱,才符合经济学理论。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哪怕以人民币计,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收入的绝对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而2009年美国的人均收入为4.22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在中国,一元人民币能干什么?一元人民币能买一瓶矿泉水,三根香  相似文献   

5.
上海信息     
《上海商业》2005,(9):60-61
数字上海。今年1月——6月.本市农村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36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6元.增长9.1%。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统计部门获悉,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1644元,同比增长14.1%;在收入增速方面,江苏8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为16%,比上海高出3.6个百分点,比浙江7市平均增幅高出3.9个百分点,展现出奋力追赶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7.
陶权 《商》2013,(18):217-217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居民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湖北省12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居民在201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构建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对湖北省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我省的民生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改善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78--200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79元增加到10561元,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城乡各类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2936.4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提高到9421.6元,增长26.4倍,年均增长13.6%。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2万亿元,增加568倍。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提高了23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9.
连婷婷  刘婕 《商》2013,(20):186-187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鲍对收入假说,可支配收入与实际收入,税收以及政府转移支竹有关。本文利用eviows软件,以内蒙古地区数据为依据,建立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人均纳税额以及人均转移支付占有颠的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内蒙古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正相关,与人均纳税额负相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和6%以上;城市化率达到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省统计局召开的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通报会上获悉,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646元,同比增长14.1%,收入水平继续处于全国前列,位于上海、北京、浙江、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五。  相似文献   

1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商业时代》2011,(30):26-28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长江三角洲十六个城市2006年1-6月城市调查资料显示:十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9202元,同比增长13.5%。  相似文献   

14.
城镇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1999~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最高10%)与最低收入组(最低1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083.75元增长到25377.17元。年均增长25.52%;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17.8元增长到2862.39元。年均仅增长3.89%。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绝对值低。而且增长速度慢。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处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昨天下午召开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市统计局负责人透露:预计1—6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2447.8元和5500元;由于受家庭财产性收入下滑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增幅低于农村,出现了以往比较少见的“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人均GDP的变化情况、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个重要因素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及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合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博 《商》2012,(3):151-151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川省21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建立收入与消费关系模型,分析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对提高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提出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十五”期间,常熟市以优越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谱写了外资民资并驾齐驱比翼双飞的崭新篇章。全市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市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 2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 302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基金征缴率均超过87%,全市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临生  葛永杰 《品牌》2006,(4):56-57
<正> 2005年底,浮山经济收获了一连串让人振奋的数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18.0%;财政收入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27.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2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200元,同比增长20.8%。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尤其是财政收入提前3年超额完成了5年翻一番的目标,跨入了全省50个重点经济强县行列,人均  相似文献   

20.
梁希峰 《商务周刊》2009,(18):12-12
一份由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逼近4000元关口,达到3919元/平米。初级住房小康标准是人均30平米,三口之家90平米的建筑面积需要将近36万元。而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加上装修的费用,意味着买一套房子夫妻两人和孩子要不吃不喝12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接近12,数倍于国际惯例,显然存在很大的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