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亲戚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多数集中在3~16岁,在学龄上一般反映为小学和初中。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得不到来自成人的有力支持,同时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四川省宣汉县,县域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由此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也因此而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宣汉县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21.4万人,其中10.3万名就学适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宣汉县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宣汉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宣汉当地留守儿童现状究竟如何?近日,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其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焦点之一。在儿童的整个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功效,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纽带影响力却出现持续减弱的倾向,以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构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纽带,提升父母榜样示范作用,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破解其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外出务工父母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认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父母往往只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其内心情感;外出务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表示很了解子女心事的外出务工父母比例不高;从表面上看,打电话是处理亲子之间情感问题的"理想"办法,但这种沟通媒介实际上无法实现给留守儿童以关爱的作用;外出务工父母希望内部群体(例如自家人、亲戚)多给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外部群体(尤指学校)多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此外,外出务工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正这些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在农村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情感饥饿。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想念父母,但无法享受到父母的温情。有一次,笔者在课堂上,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小女孩真的哭起来了,她边哭边说:"我想念爸爸妈妈了,他们出去两年了,在上海,过年都没回来"。课后我和  相似文献   

6.
<正>"六一"前夕,河南省方城县百余名"代理妈妈"对近200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了慰问资助,资助金额达68330元。(6月2日《农民日报》)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他们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地成长。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有的留守  相似文献   

7.
农金速览     
<正>贵州农信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赠320万元8月7日,"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2014年贵州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贵州省联社通过贵州省信合公益基金会,向"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赠320万元。据了解,接下来贵州农信将联合团省委、省妇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逐渐成年,进城务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子女极有可能再次面临留守农村的问题,成为"留守二代"。所谓"留守二代"是指正在或曾经重复经历过父辈留守状态的农村儿童,也被称为"留二代"、"第二代留守儿童"等,他们相较于以往的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结合实地调研认为,"留守二代"现象将是未来我国留守儿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功能,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弱化。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村社区为视角,对四川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父母外出情况、情感世界、学校和社区对他们关注及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等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情感世界等带来的影响和对监护人、农村社区、学校等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还对做好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工作从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层面提出切实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大量的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位"问题儿童",认为留守经历使儿童产生了心理及行为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重视,但将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对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较大的压为和偏见.但也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儿童.鉴于此,本文主张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充分发掘和利用留守儿童的自身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温暖、更加健康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则新闻再次拨动了国人的神经.2015年6月9日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孩子是意外死亡,还是自杀,其中有怎样的内情,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四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夭折,让人心痛.在悲痛之余,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留守儿童”这个让人揪心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受监护权缺失、发展权受限,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4.
正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客运段担当Z258次列车值乘的乘务员,与乘坐列车从重庆赴杭州探望务工父母的留守儿童共同开展"幸福列车,亲情直达"联欢活动。单独乘车的留守儿童在列车上与乘务员互动,进行绘画比赛、玩具拼装、歌曲演唱等活动,感受旅途的温馨和快乐。图为暑假探亲的留守儿童在Z258次列车上与乘务员合影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笔者与一名某大专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负责人详聊,发现他们的"三下乡"活动内容只是在某山区乡镇待了3天,走访了一下敬老院,与农村"留守儿童"聊聊天,并没有开展多少真正扎实有效的活动。不少群众对走过场的"三下乡"活动颇有微词:一些"三下乡"服务队成员虽下了乡,但却没有真正走进农村、深入基层。他们召集农村孩子开个座谈会,美其名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热热闹闹不到  相似文献   

16.
国外经验表明,寄宿制学校会对弱势群体儿童的学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中国农村地区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政策制定者也试图通过寄宿制学校部分解决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本文试图利用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5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寄宿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寄宿会显著降低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阅读成绩,且与适龄寄宿儿童相比,低龄寄宿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寄宿时间越长,孩子在阅读能力方面的表现越差。上述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对不同留守状态孩子的估计结果表明,寄宿对农村儿童阅读能力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父母双方都在家或者父母一方在家的孩子身上,而对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来说,这种负面效应并不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7.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0个农村社区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与监督、学习目的和学习成绩。本文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监护人、学校和社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的场域,也是实施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行动主体。社会转型期间,应运用相应的教育政策、组织与乡土资源,建立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机构并完善机制,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并实施多种教育,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构造积极的关爱环境。  相似文献   

19.
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幼年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留守经历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完全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向影响强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幼年的留守时间越长,成年后的就业质量越低;3年及以上的长期留守经历会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初次留守发生在0~6岁年龄阶段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儿童:留守生活的挑战——150个访谈个案分析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基于对150个访谈个案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留守儿童父母做出子女留守决策的主要因素,以及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双重冲突的内心世界。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群体,这种复杂性主要通过留守儿童的动态留守、逆向监护以及留守儿童监护软性化这三个特征体现出来。研究如何帮助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认识这种复杂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