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基于土地产权制度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纵向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通过剖析深圳"小产权房"案例,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实践提出改革思路.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先后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历次重大制度变迁后,当前中国建立了几乎独一无二的城乡二元化土地产权制度,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和城乡土地产权不对等的问题,进而使得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滞后于当前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小产权房"乱象成风.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深圳案例及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归纳,笔者认为,进一步明晰产权是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今后的改革应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改革路径,当前土地产权制度需要的是"改革"而非"革命".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基本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以土地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推进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制度创新等对策,以求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基本制度供给,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土地制度,经营制度,组织制度变化对农业技术变化的影响,研究了农业制度变迁与技术变化的相互关系,认定制度变迁与技术变化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红卫 《生产力研究》2012,(4):28-30,44,261
农业的增长,要靠投入,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的投入。而所有这些要素投入的有效性是建立在适当的产权制度的模式下进行的。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导致交易不畅、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历史上多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的关联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今,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带来的潜力也已释放殆尽。改革的趋势是进一步明眸完整产权,这是农业增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圈地运动根本上是一场土地制度的改革,其带来的制度红利加速了英国工业化,并推动了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从产权与制度方面分析圈地运动对当时英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有其相应的路径约束。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在不同阶段面临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路径约束。土改及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既是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替代性要素下对土地的依赖,也是我们党革命的政治目标。土地集体所有制及农业集体化生产模式的确立,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工业化战略目标。超越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体化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对集体化生产模式的制度创新,而城乡二元制度的制度约束,要求按农村家庭人口数量平均分配土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商周秦汉时期经历了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产权界定带来的较大社会净收益导致了制度竞争,加速了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显示:导致经济增长的是技术与产权制度的互动,技术革新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上限,而产权制度的保护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实际速度,从历史分析中,我们发现,诺斯早期的制度演进逻辑忽略了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圈地运动是英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导致了英国农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为英国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圈地运动引起的农业进步使英国成功地避免了李嘉图陷阱。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进步。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怎样看待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流转与补偿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商周秦汉时期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涛  兰虹 《经济学》2002,1(4):803-820
本认为中国商周秦汉时期经历了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产权界定带来的社会较大社会净收益导致了制度竞争,加速了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演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显示,导致经济增长的是技术与产权制度的互动、技术革新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上限,而产权制度的保护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实际速度。从历史分析中,我们发现,诺斯早期的制度演理逻辑忽略了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制度的变革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起关键作用。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封建社会治乱交替的根源在于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土地制度,无法形成土地私有产权制度是近代中国停滞的主要原因,而英国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形成和演化瓦解了封建制度,成功地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土地制度变迁及其不同道路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土地制度变革与创新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不可回避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一国的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实现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行为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变迁。随着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会相应加深: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由跨国公司带入的合理完善的制度要素与制度特征,必然为中国政府和国内企业所模仿和学习,从而使中国的产权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制度因素发生变化。在政府方面,中国在财税体制、金…  相似文献   

12.
稀缺性、产权与国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缺性是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为了使稀缺资源得到高效率的运用,必须借助于产权。界定产权,需要借助国家的暴力。国家在建立以及变迁产权和产权制度时,既可能提供高效率的产权制度,也可能提供低效率的产权制度。我国经济建设中资源运用的低效率,与产权制度的缺陷有关。为了高效率配置稀缺性资源,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让高效率的产权制度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我国将分阶段削减关税,并逐步放弃非关税措施,农业作为我国的一大弱势产业,从短期来看,受到的冲击尤为严峻。面对过剩经济的来临和人世后的贸易自由化,必须实现更深层次的制度变迁。本文拟从当前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局的制度因素着手,作些简略分析。一、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制约农业经济最根本的制度,建国以后三次土地制度变迁,都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自己的财产,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焕发,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速度和规模也不断增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遭受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权益的缺失。文章认为,必须加快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之所以如此快速,产权制度的变迁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葛扬 《经济纵横》2007,(6):7-10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之所以如此快速,产权制度的变迁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旨在分析中国乡村工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关联性,以增强对制度变迁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回顾了中国乡村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分析了廉价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积累和市场环境等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制度变迁对中国乡村工业增长与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为中国乡村工业化乃至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于 :培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动非农产业区位的相对集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强乡镇企业和农业的互补性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环境产权制度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春  王艳平 《现代财经》2006,26(12):15-19
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可证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农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传统模式必须突破,在农业经营方式与组织制度上实现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土地兼并和集中是中国历史上土地关系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土地高度集中;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是建立在阶级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之上。本文重新检视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问题,并在对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集中效应差异化假说,说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本文旨在为推动我国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支持,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和处理现阶段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