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但过度旅游开发导致西部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退化,甚至遭到毁灭性破坏。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民族文化保护。泰文提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必须基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志全 《商场现代化》2008,(10):286-288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发展西部的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的大事。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保存完整而极具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当地乡村对民俗文化认识不足或不到位、盲目追求现代化建设,严重影响了旅游经济效益。应重视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杜绝生搬硬套,野蛮开发,达到营造合谐社会,民族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生态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将是旅游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一直以来都缺少合理有效的开发,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同时也是连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重要桥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深化,云南省目前正大力推进铁路建设。本文结合滇西地区铁路建设规划,分析了铁路开通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并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是西部地区所重视的一大问题,但西部地区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西部地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研究,采取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找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12个省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主要是适应力和调整力以及抵抗力与恢复力两方面差异较大,四川整体优势非常突出,其他地区与四川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各省内部发展不平衡,根据适应和调整力以及抵抗与恢复力两个层面分为四类地区。基于此,提出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实现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万斌  莫燕 《中国市场》2007,(39):160-161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悠久,气候各异,地貌百态,构成了丰富可开发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加上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因素,促使了我国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但西部地区"荒、远、少、边、穷、大"的特点,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缓慢。剖析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对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体育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体育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转变。西部体育文化创新是发展西部体育的立足点;西部地区拥有体育旅游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是西部体育发展的优势途径。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7)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稳定提升,我国正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要步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我们必须实行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策略,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旅游地理景观,这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旅游资源独特并且丰富,是我国向旅游强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在我国西部地区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中,旅游资源是最具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的行业,旅游业也是西部地区能够大范围开展的优势产业。西部地区的政府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观点,把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努力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利益。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想出相应解决对策,促进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主泉 《北方经贸》2010,(11):112-114
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业链条断裂、市场秩序混乱、管理体制改革不顺、旅游形象整体营销乏力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创新管理体制,创新营销模式,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交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旅游发展的纽带,交流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客流量的多少和景区档次的高低。后进的民族地区旅游事业要加快发展,交通必须先行,按照国家即将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新十年发展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好旅游景区交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好旅游景区交通建设发展滞后的瓶颈问题,加快旅游景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公路等级和交通运输承载能力,把桂北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交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旅游发展的纽带,交流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客流量的多少和景区档次的高低。后进的民族地区旅游事业要加快发展,交通必须先行,按照国家即将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新十年发展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好旅游景区交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好旅游景区交通建设发展滞后的瓶颈问题,加快旅游景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公路等级和交通运输承载能力,把桂北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旅游发展的热潮中,智慧旅游同时也为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力量,本文基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分析了智慧旅游适应民族地区旅游优化升级中的需求,探讨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旨在通过构建民族地区智慧旅游体系为民族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人最热衷的休闲娱乐项目,而西部地区众多鲜为人知的旅游资源无疑将为西部的旅游带来无限生机。因此,旅游供需的新趋势正在引发一场关于西部地区旅游营销机遇与挑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3)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发展较快,由于西部地区存在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等方面的因素,同时相对中东部来说,西部地区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交通等方面劣势,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优势,并且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部民族地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滞后,贫困面广,脱贫难度大。如何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摆在西部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项难题。  相似文献   

1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软实力的建设。首先根据区域软实力内涵构建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数据可得性选取4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级指标,采用统计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及其他对比区域的软实力进行测度,并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软实力发展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对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效果进行了较客观的评价;并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提出了其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丽 《商业研究》2004,(7):163-165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有着瑰丽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旅游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旅游业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先导.具有经济和战略意义。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很多地方长期地处于封闭状态下,交通不方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致使旅游业发展落后。在概述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并对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内容。城市人在经历了机械化、信息化的洗礼后,更加感觉到自然的、纯净的、原始的是最难得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原生态地区,发展自然山水风光游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经济落后,旅游宣传、促销很难开展。如何借助于一些会展平台,开展旅游促销,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既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文资源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