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李海川 《商》2012,(11):93-93
本文从宪法中的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角度出发,对现实中面对种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行为却不能予以保护的宪法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如何真正落实宪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既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和保障,也是提升公共决策合法性基础,防止公共政策偏离、保证公共利益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现代国家公共机构决策过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宪法基本权利保障原则和民主原则的基本要求,不仅关系到我国政府决策是否能科学、是否民主,是否被公民所接受,更关系到我国公民权利的使用情况,甚至关系到我国的民主进程。但在当前政治、经济等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其表现却不容乐观,这不仅损害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同时也放纵了政府权力的扩张与滥用,更加阻碍了我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胡夕婵 《商》2014,(24):180-180
近年来,微博的兴起成为了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新方式,这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但是同时微博的弊端也会让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让公民利用微博更科学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5.
吴菲 《商》2013,(11):166-166
公民参与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石,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不可获取的重要作用。公民的有序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认知度和公信力,但我国公民参与制定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渠道不广泛、信息不透明性等。如何解决这些困境,给当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王亚红 《品牌》2014,(5):112-113
在中国现代转型的初期,省制构建是一个综合的政治问题,它涉及到各个层面和方面。从宏观的层面来看,首先应该研究省制在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因为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是确认民主制度的法律,具有最高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1]宪法对省制的规定具有原则性,是其他一切制度安排的合法依据。另外宪法作为"众所周知的规则",它原意即指"组织结构",因此,勿庸置疑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地方政府的权力架构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在现代国家中,宪法是约束和规范省制最基本的、最具权威的制度安排。[2]因此,研究省制在纵向权力关系中的地位及特点,宪法是首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商》2015,(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在公民对权利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下,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由,减少他们对权利与自由的滥用成为研究公民权利自由的重要课题。对此,一方面应该完善我们的法律规定,规范公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我们应该以宪法规定的限制条款为核心,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寻求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名言     
《信息与经营》2013,(8):22-22
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一系列问题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时叮嘱总理提出"房地产调控"这个说法有问题,应该改成住宅调控。住宅必须调控,而房地产必须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样才准确——万通董事长冯仑从新加坡研修公共政策归来后说  相似文献   

9.
杨昀 《商》2015,(3):210+200
言论自由作为宪法中的规定,同时发挥着人权的保障作用,有其特殊性、广泛性。任何人绝不拥有绝对意义上的无限制地言论自由。国家在保障言论自由这项基本人权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规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屏蔽。本人旨在探讨言论自由的法律属性与边界,从其与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民法、侵权责任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基本法的关系中,探讨出如何才是最为合适的网络屏蔽手段,从而进一步切实规范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0.
蒋瑛 《华商》2008,(18)
齐玉苓案件所引发的"宪法司法化"话题曾一度备受关注。学者们对"宪法司法化"这一概念是否准确以及宪法在适用过程中真正对权利救济所发挥的作用各执一词。本文并不沿此思路,而是以齐玉苓案中引发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试图从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角度入手分析此案,理清宪法和教育法等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形式与层次,并剖析二者在适用上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娄海燕 《商业科技》2010,(10):106-106
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行政法与宪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运用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甚为突出。一方面,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行政法的发展离不开离不开宪法原则、宪法理念的指引,完法的实施、完政的生长也同样离不开行政法的发展;另一方面,行政法的发展能够时宪法起到补充、发展、完善乃至修正的作用,从而推动宪法、宪政日臻完善。因而,深入探究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努力推动行政法与宪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聂维芳 《商》2016,(4):227
宪法所具有的两个基本作用就是规范国家权力以及保障公民权力,而社会救助权就是公民所具有的一项宪法性相关权力。所以国家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对那些符合条件的诸多困难公民进行救助,而在目前阶段我国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制建设还较为落后,宪法观念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对我国现行宪法所具有的权威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性权利.从环境权作为生态危机有效法权回应的理论考量出发,在反观我国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及民法、刑事法有关公民环境权制度规设的基础上,本文以权利的应然与实然级差为视角,做出了对公民环境权以宪法的法权确认为基垫、以环境实体法的规设为内核及以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为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化回应设定.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对于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及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着公民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少、对政策制定过程监督薄弱等突出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健立健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廖建炎 《商》2014,(41):219-219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对宪法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宪政实践,主要形成了两种救济模式即:美国的普通法院诉讼模式与德国的宪法法院诉讼模式。而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宪法诉讼权,使得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在穷尽其他救济渠道后,仍有可能得不到保护。近年来,违宪事件的不断发生也表明了我国关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救济权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其司法救济制度有待完善。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救济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做为民主的开创者,雅典"宪法"确是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局限性。一般认为雅典"宪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公民人数非常少、公民参与不积极、立法程序复杂、担任公职有限制等。然纵观历史,对于雅典来说,这些很难称之为局限性。一直到二战之后,公民权才赋予全民;时至今日有些国家的很多公民参与政治决策也并不积极;立法程序复杂、担任公职有限制仍然是今日宪政的属性而非局限性。雅典"宪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制衡制止不完善,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傅子恒 《中国市场》2012,(16):28-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垄断、外部性、收入分配公平等"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等,是国有企业存在并要求和担当公益功能的理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有制主体却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盈利功能,如何确定二者的边界是我国国有企业健康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市场准入限制而导致的过度垄断问题、国企"管理黑箱"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及国有企业上缴红利比例过低问题,需要在认真讨论中进行制度创新与制度完善等综合性解决。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缩影,其中不仅包含着公法的内容,也包含着私法的内容,宪法本身就具有"私法性",因此不存在"私法化"的问题。无论国家权力纠纷或国家权力侵害纠纷,还是公民间权利的相互冲突,在适用宪法时适用方法都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专门提出"私法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科技突飞猛进,传统法律标准已不能防范政府对公民的窥视与窃听,以物理侵入作为判断搜查的标准已不能切实保护公民权益,例如:热能成像仪技术、DNA侦查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等。所以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扩大了对公民隐私权保障的范围,这也是宪法针对政府利用高科技侦查手段对公民隐私权迫害的调整。本文以政府侦查技术的提高为视角,论述了由此对公民隐私权保障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人权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公民都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和实施人权,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我国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关观念、立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宪法救济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